正文 第17章 戰爭與和平(2 / 3)

在同羅、拔野古內部,也引發激烈的爭論,有些人認為唐政府沒有信用,濫殺無辜,不如殺了張說,叛逃投靠突厥,但更多的人認為張說隻帶二十名兵士前來,並沒有防備之心,這說明政府的態度是信任他們的。最後大家決定繼續觀察,以最終確定唐政府是否值得信任。

張說在蠻族人的帳營中住了一段時間,他坦坦蕩蕩,絲毫不設防,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終於感動了同羅、拔野古的部眾,使他們相信唐政府是有誠意的,原本騷動的心態,漸漸地安定下來。張說以自己的勇氣與從容,避免了一次災難,可謂是有膽有識,文人亦勇。

在張說安定同羅、拔野古部落不久,突厥汗國出兵襲擾涼州、甘州等地,河西節度使楊敬述率兵迎戰,吃了個敗仗,居住在此處的鐵勒族契苾部落被突厥人劫掠了一部分百姓。

這是自突厥與大唐帝國和解以來,兩國爆發的最嚴重衝突。

朔方大總管王晙製定了一個打擊突厥汗國的軍事計劃。

這個計劃是這樣的:兵分三路出擊突厥,其中西路以鐵勒族拔悉密部落為主力,東路以奚、契丹部落為主力,中路則是王晙親自統率的朔方兵團。王晙與拔悉密、奚、契丹等部落約定三路大軍在秋季共同發起進攻,目標選擇在稽落水附近的突厥可汗牙帳。

突厥人得知到王晙這次秘密軍事行動計劃的內容,毗伽可汗大驚失色,急忙召見謀臣暾欲穀商量對策。

暾欲穀聽罷微微一笑,對毗伽可汗說:“可汗盡管放心。拔悉密部落在西部,奚、契丹部落在東部,兩者相隔數千裏,怎麼可能協同作戰呢?再說,據我所知,朔方大總管王晙與宰相張嘉貞是政敵,他的計劃必定會遭到張嘉貞的反對,我看朝廷未必會同意他的冒險計劃,如果沒有朝廷的命令,他是絕對不敢貿然出擊的。退一步說,即便王晙大軍出擊,仍然需要橫絕沙漠,到時我們隻要提前三天向北撤退,唐軍必定會因為補給困難而撤兵。”

果然不出暾欲穀所料,王晙的出擊計劃最後沒有得到朝廷批準,契丹與奚部落也按兵不動,隻有拔悉密部落在與王晙達成協定之後,便迫不及待地出動大軍,直逼稽落水附近的突厥汗國牙帳。可是拔悉密酋長孤軍深入一千裏之後,才發現情形已出現變化了,王晙大軍與奚、契丹部落的軍隊都沒有出動,不由得心生怯意,趕緊命令大軍撤回。

毗伽可汗調遣精銳騎兵,準備對拔悉密軍發動進攻,暾欲穀阻止道:“現在還不是時候,拔悉密軍隊離家千裏,必定會困獸猶鬥,不如讓我們的騎兵緊隨其後,等待他們離邊境越近就越歸心似箭時,戰鬥力就會大大削弱,必定可以手到擒來。”

果然,拔悉密部向北庭都護府方向逃竄,暾欲穀率軍隻是追擊,卻不與之交戰。在距離北庭都護府兩百裏處,暾欲穀派出一支奇兵,急行軍抵達並包圍北庭都護府,同時切斷拔悉密部落的歸路。

突厥騎兵大舉進擊。此時拔悉密部眾都急著逃入北庭都護府內,哪裏有心戀戰,結果一戰即潰,一路狂奔,直抵北庭都護府城下,卻發覺北庭都護府正遭到突厥人的圍攻,根本無法進城。圍城的突厥騎兵轉向進攻拔悉密部眾,此時暾欲穀的大軍又趕到,兩麵夾擊,拔悉密軍隊全軍覆沒,除了戰死之外,全部成為突厥人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