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金城公主的嫁妝(1 / 3)

自從論欽陵死後,雪域高原上的雄鷹折翼難飛了。

從 699年始,吐蕃陷入持久的內亂之中,論欽陵的餘部降唐、南方的叛亂、爭奪讚普之位的權力鬥爭等等,極大削弱了吐蕃的實力。直到 703年,年僅七歲的棄隸蹜讚被扶立為讚普,才結束了長達五年的內亂。

元氣大傷的吐蕃無力對大唐構成威脅。令吐蕃人慶幸的是,大唐帝國的軍事實力也在此時跌至穀底。雙方就是在這種精疲力竭的狀況中,維持著邊境線上的和平氛圍。不過情況都在慢慢地轉好。吐蕃在經曆內亂後,逐漸恢複元氣,而大唐帝國也從低穀中走出。對於雙方,和解是最佳的選擇。707年,吐蕃派遣使者向大唐進貢,並且正式提出和親的請求。這個和親,提得有點早,因為這一年,吐蕃讚普隻有十一歲,不過是個小男孩罷了,還遠沒到可以談婚論嫁的年齡。不過和親更深一層的是政治上的意義,無論是大唐還是吐蕃,都希望以這種政治婚姻為紐帶,實現雙方的和平相處。

唐中宗李顯答應了吐蕃人的請求,將雍王李守禮的女兒金城公主許配給吐蕃讚普棄隸蹜讚。考慮到吐蕃讚普與金城公主,都隻是十歲出頭的小毛孩,所以金城公主赴藏的時間,推遲到了三年之後。

這是繼文成公主之後又一位嫁到吐蕃的唐朝公主。

710年正月,在左驍衛將軍楊矩的護送下,金城公主離開了她的親人,帶著對宮殿裏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的記憶,遠別故鄉。她年輕又脆弱的肩膀上卻要扛著比山嶽還沉的重擔,一路往西,地形越來越高,路越來越難走,入眼之處,極盡荒涼。

吐蕃讚普派其大臣率一千餘人在邊境迎接金城公主的車隊。想當年文成公主出嫁,棄宗弄讚親自迎娶,可是現在的吐蕃讚普才十四歲,隻是個大孩子,說句實話也不會激動狂喜,況且現在的讚普在登基時年僅七歲,權力實則掌握在大臣手中。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次和親的政治意義,顯然比不上文成公主時期。

即便如此,大唐公主的到來,仍然令邏些城洋溢著喜慶的歡樂,吐蕃百姓為讚普禱祝婚姻的美好,並對大唐公主表現出誠心的歡迎。年輕的讚普也效仿他的祖上,為大唐來的金城公主修建一座新城,作為她的棲身之所。

這樁貌似走向和平的政治婚姻,卻為戰爭埋下伏筆。

就在金城公主出嫁吐蕃的這一年年底,冒冒失失的安西都護張玄表,突然出兵進攻吐蕃的北部,這給剛剛走向和平的唐、吐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吐蕃人並沒有采取軍事報複的手段來回敬張玄表,但卻提出一個令人吃驚的要求:請求將河西九曲之地作為金城公主的湯沐邑,也就是讓大唐帝國將河西九曲割給吐蕃。

真是獅子大開口啊。

河西九曲是個怎麼樣的地方呢?這是黃河上遊中的一段,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更是一塊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要地。河西九曲的戰略地位,在東漢與西羌的戰爭中就盡顯無疑了,在那場東漢時期最為曠日持久的戰爭中,雙方反複爭奪的賜支河曲、大允穀、大小榆穀便是位於此處。青藏高原雖然麵積廣闊,但大多數區域是荒寒之地,真正肥沃的土地相當少,所以吐蕃對河西九曲一直垂涎欲滴。

想要大唐將河西九曲拱手相讓,這當然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對於大唐帝國來說,與廣袤而富饒的中原、江南地區相比,河西九曲不過是一塊偏遠的土地,實在也是微不足道。吐蕃人正是看清了這一點,所以大膽地冒險,借金城公主的名義以博取帝國的讓步。

如果說遠在數千裏之外長安城的帝國君臣對河西九曲的戰略價值認識不足,尚且情有可原,可是作為帝國西部重鎮鄯州的軍事長官楊矩,又豈會不知道河西九曲之地的重要性?楊矩是唐與吐蕃的和親大使,吐蕃人跟他打過交道,並且發現了他身上致命的弱點:貪財!

有了弱點,就容易被擊敗了。

吐蕃人以重金賄賂楊矩,見錢眼開的楊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上奏朝廷,為吐蕃人爭取這一金城公主的嫁妝。此時唐睿宗李旦剛上台不久,這個缺乏雄才大略的君王,自然看不清河西九曲的價值,為了表示大唐帝國的慷慨,他頭腦一發暈,同意了,將這麼一大塊如此重要的地盤,拱手讓給吐蕃。

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這份遲來的嫁妝令吐蕃人欣喜若狂。

此時的吐蕃已經走出內亂的陰影,實力正在複蘇之中,在不費吹灰之力取得河西九曲之後,大量的吐蕃百姓遷居到此,並以此為牧區。肥沃的土地、豐盛的水草,使得吐蕃的馬牛大量繁衍,短短四年時間,河西九曲已經成為吐蕃最重要的經濟區之一,同時也是重要的軍事基地。

雖然唐與吐蕃和解了,但是還有一係列的曆史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比如說吐穀渾的問題長期懸而未解,西南安戎城還一直為吐蕃所占據等等,這些問題仍然時不時會引發雙方的軍事衝突。而大唐在拱手讓出河西九曲之後,使得吐蕃地盤東擴,嚴重威脅到狹長的河西走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