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深入亞洲腹地(1 / 3)

唐玄宗剛即位時,中亞地區的局勢便十分微妙。這裏分布著許多小國,被夾在四股大勢力之間,這四大勢力分別是:大唐、吐蕃、大食與突厥,任何一方都有超強的實力。這幾大勢力,圍繞中亞諸國,展開了一番明爭暗鬥。那是一個爭於實力的時代,有時我們無法苛求古人的好戰,因為那個時代,隻有弱肉強食才是真理。打擊對手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手段,一旦失去這種保護手段,那麼災難便會很快來臨,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特色。

大唐帝國的勢力很早就已抵達中亞,在降伏西突厥之後的數年內,中亞數十個國家前來歸降,包括吐火羅、波斯等。大唐政府便在此設八個都督府管轄,成為這一地區的霸主。但是這個霸主的地位不斷地受來自四方的挑戰。

比大唐建國略晚的大食帝國,即阿拉伯帝國,在聖戰的旗幟下,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將伊斯蘭的勢力從阿拉伯半島拓展到整個西亞以及北非,並且東擴到波斯高原。651年,即唐高宗永徽二年,在阿拉伯人的打擊下,波斯薩珊帝國滅亡。同年,阿拉伯帝國派出特使與中國修好,成為東西兩個偉大帝國政治交往的開端。

同時,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政權也進入強盛時代。670年吐蕃攻陷安西四鎮之後,也加入到中亞的爭奪中,與吐蕃相鄰的大勃律國與小勃律國,更成為其染指中亞的重要跳板。東部的突厥汗國在默啜可汗時代向西擴張,擊平突騎施之後,一路西進,勢力直抵中亞錫爾河流域。

在眾多勢力的角逐之下,可以想象,中亞這片土地,不可能風平浪靜。衝突從中亞的一個小國開始,這個小國稱為拔汗那國,在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境內,時間是開元三年,西曆的 715年。

這一年,吐蕃與大食聯合幹涉拔汗那王國內政。

拔汗那王國是最早內附大唐帝國的中亞國家之一。659年蘇定方擊平西突厥之後,在拔汗那國設置羈縻州,稱為休循州,以拔汗那國王阿了參為休循州刺史,之後拔汗那國與大唐的關係是很親密的。

在吐蕃與大食的聯合策劃下,密謀擁立阿了達為拔汗那國的國王。從名字分析,阿了達可能是前任國王阿了參的弟弟。吐蕃與大食各派出一支特種部隊,武裝護送阿了達進入首都渴塞城。麵對吐蕃與大食的武裝幹涉,拔汗那隻是一個小國,哪有實力來抗衡呢?拔汗那國王的軍隊非常恐慌,很快便被擊潰。

擺在拔汗那國王麵前的,隻剩下一條路可以走,就是向大唐帝國求援。

拔汗那使者揣著求援書,抵達大唐安西都護府所在地龜茲。

此時的安西都護是呂休璟。接到這份緊急求援書之後,呂休璟思前想後,安西都護府距離拔汗那國有兩千裏之遙,要不要出兵相救呢?他遲疑未定,下不了決心。

忽然呂休璟眼前一亮:“哎呀,我怎麼忘了一個人呢?”趕緊傳令,有請張孝嵩。

張孝嵩是什麼人呢?他是大唐監察禦史,可他怎麼跑到安西了呢?

原來張孝嵩本是進士出身,在時代尚武精神的感召之下,卻熱衷於兵事,經常想到邊疆去幹一番事業。他曾經奉使前往廓州(今青海化隆縣),對西部局勢有著深刻的見解,得到唐玄宗的稱讚,他趁機提出想到磧西(即安西)去視察。要知道唐代是一個開拓進取的時代,漢代的張騫、班超都是有誌青年的偶像,而西域更是一片冒險的樂土,可以追隨勇敢的漢代先輩的足跡。唐玄宗批準張孝嵩的請求,他懷著負劍西行開拓千秋事業的雄心壯誌到了安西。

呂休璟見張孝嵩走進來,迫不及待地拿出拔汗那的求援書,讓張孝嵩過目,然後問說:“這件事很急,依閣下所見,該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