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問題想透徹
找到問題發源地
1.把問題想透徹
古人雲:“三思而後行,不留其過也。”我們解決問題也要先經過“三思”這一關,這樣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一個問題想透徹了,來龍去脈弄清楚了,解決起來就順利得多。
問題是不會自我解析的,隻能靠我們這些解決問題的人來分析。不論是處理簡單的問題還是複雜的問題,如果不經過謹慎的思考,草率行事,隻會給工作留下隱患。
前些年,我剛到一家民營企業做高層管理時,安排生產總監處理一個問題。當時我犯了一個錯誤,沒有叮囑他把問題想透徹後再處理。原想著他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員工了,處理問題應該會很慎重。後來才發現,那老兄是個淺嚐輒止式的浮躁角色,對我交給他的任務,隻做了簡單了解,也沒向我彙報了解到的情況,就草率地處理了,結果處理的效果很不理想,弄得我這個剛入職的高管也很被動,不得不幫他做善後工作。
我們無論處理什麼事情,一定要先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清楚。隻有這樣,在思考解決方案時,才會更有針對性,解決得也更及時、更徹底一些。越是重要的問題,越需要慎重對待。先想透徹再著手,會讓處理的效果更好一些。凡事“欲速則不達”,前麵不做好鋪墊,越想快反而越快不起來。那位生產總監就是犯了敷衍了事的錯誤,結果把本該妥善處理的問題弄複雜了。因此可以說浮躁的心態是想透問題的天敵。
我以生產總監處理這個問題為例,在企業開展謹慎對待問題、透徹分析問題、妥善處理問題的管理技能培訓和素養教育,讓員工們都認識到想透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與關聯性,提高大家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青年時期,我在政府部門做文秘工作,一次,書記讓我處理一個統戰方麵的問題。我為了在書記麵前證明我是一個“聽話”的好幹部,信誓旦旦地保證:“書記,我現在就去處理。”沒想到書記擺擺手阻止了我:“不行,統戰方麵的問題不比其他問題,稍有不慎就會惹出很多麻煩。這裏麵存在一定的‘敏感因素’。因此,你要先了解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然後對問題反複思考。等你想清楚、弄透徹了,再著手處理也不遲。”
書記的話很有道理。不論遇到什麼問題,我們都要謹慎對待。尤其處理一些重要問題,在解決之前,一定要把前因後果想透徹。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隻有想透徹了,才知道這是什麼問題,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才知道該從哪裏入手解決。
我經過了解才知道,那問題的背後隱藏著複雜的因素,確實像書記說的“存在一定的敏感因素”。將問題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後,我先向書記彙報,又按照書記的指示做了處理方案,經書記同意後才著手處理,終於將問題圓滿解決。
事後,書記跟我說:“解決問題就像下棋,一子不慎,全盤皆輸。高超的棋手下棋,常常要看透三步才肯落子。平庸的棋手則不然,大致看一下,稀裏糊塗地就把棋子丟下去了,結果為失敗埋下了隱患。”
書記的話對我啟發很大,在以後的工作中,每遇到問題,我總要先把前因後果想透徹,然後再著手解決。
以上兩個案例都說明了將問題想透徹的必要性。如何才能將問題想透徹呢?
第一,多聽多問,先把問題了解透。
案例中,書記的觀點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凡事都需要一個鋪墊,萬丈高樓平地起,多了解與問題有關的事情,是“想透問題”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後續工作就不好進行。
第二,由點及麵,從多角度分析問題。
分析問題先從重點部分開始,然後由點及麵進行綜合分析。這樣就不會導致分析失之偏頗,就能讓問題思考得更透徹。缺乏經驗的員工,常常在這一點上做得不到位,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第三,找準問題點,給問題準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