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屬於蓮花】
可是,他是倉央嘉措,他來自佛的蓮花。他有更多的糾葛,更多的責任,在那一世的塵埃裏。
所以,他與她,隻能靜享那麼多快樂時光。隻能如此。
在倉央嘉措隻有兩歲的時候,他的家裏來了兩個陌生人。更讓倉央嘉措感到陌生的,還有十幾年後峰回路轉的生活,以及那些難以承受的曲折。
他們是僧人,眼神中放射出奇異的光,打量著幼小的倉央嘉措。但這一打量,就仿佛進行了一個世紀的長談,仿佛看穿了倉央嘉措的來世今生。可是,在倉央嘉措的眼中,這樣尖銳的眼神竟然帶著幾分溫暖,從他幼小的心靈直灌進去。
小倉央嘉措雖然小,可對這兩個陌生人卻絲毫沒有畏懼感,甚至主動表示親近,仿佛是前生注定有緣,今生一見麵就知道那是誰。
僧人很高興,看著眼前聰明而又不怕生的小倉央嘉措,無比激動。突然,他們站起來,繼而慎重地朝麵前的小倉央嘉措匍匐在地,小倉央嘉措茫然卻平靜地看著麵前如此認、真肅穆的兩個人。緣分,或者是造化,就是那樣不可思議。此時的小倉央嘉措突然走過去,伸手便握住了兩位僧人鄭重放好的轉經筒,很自然、很隨意地觸摸到了那件神聖的法器,似乎那本來就是他的。
就是這麼一握,就是這麼輕輕的一觸摸,他就觸摸到了未來所有的曲折和嗟歎。當然,何妨把那些曲折當做是另一種修行呢?
那個轉經筒,是五世達賴的法器,就那麼一觸摸,就將五世達賴的一切,承接了過來。
然後,兩位僧人與倉央嘉措的父親紮西丹增秘密地交談,就像進行一次生命的神聖交接。
也就是這一回,兩位僧人正式為倉央嘉措確認了五世達賴喇嘛“轉世靈童”的身份。傳說在儀式當中,在眾多特別的加持物品當中,倉央嘉措一把攥住了五世達賴生前所用的鎮邪橛,不肯鬆手。眾人驚訝不語。據《倉央嘉措秘傳》所言,每次辨認遺物的時候,倉央嘉措總能準確無誤地辨認出五世達賴的遺物。
他和他,早已注定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倉央嘉措注定要成為活佛。
不要去尋找佛
他在很遠的地方,遠過滄桑
不要問佛你從何處來
你從輪回的足跡來
不要問佛有沒有悲傷
他在你的悲傷裏打坐
不要說佛離你太遠
是你躲在心的角落,看不見雲彩
佛就在上麵,你看不見啊
佛說:掃去你心底的塵
佛說:我就在你心裏
有必要談一談西藏的活佛轉世。還是從藏傳佛教說起吧。
藏傳佛教,又稱為“喇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體係。藏傳佛教是以大乘佛教為主,其下又可分為密教與顯教傳承。後來,藏傳佛教各大派普遍信奉教法中的密教傳承,所以藏傳佛教有時也直接稱作密教。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起源發展壯大的一脈相承相比,有十分明顯的不同,藏傳佛教更為錯綜複雜。
在古代西藏,僧眾普遍奉行土著宗教“苯教”。它的盛行遠遠早於密教的傳入。苯教,原本是古代西藏藏王治理西藏的工具,但卻導致後來信奉苯教的大臣借苯教教義來淩駕於藏王之上,成為爭權奪利的工具。於是,後來的藏王赤鬆德讚為了鞏固藏王之權、鏟除異己,從古印度迎請來得道高僧寂護和蓮花生,建立桑耶寺和僧團組織,將古印度佛教引進西藏,作為打擊苯教勢力的工具。於是,佛教在西藏得到弘揚。
佛教入藏以後,與西藏苯教經曆了長達幾個世紀的鬥爭。古印度佛教從8世紀中葉入藏之後到10世紀後半期才正式形成了獨具西藏特色的喇嘛教,並於13世紀中開始流傳於蒙古地區。此後的三百多年間,藏傳佛教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因不同師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據不同經典和對經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內部因素和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眾多派別。從11世紀開始,各種支派陸續形成。到15世紀初格魯派的形成,藏傳佛教的派別分支才算最終定型。當時的派別主要有寧瑪派(紅教)、噶當派、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等前期四大派和後期的格魯派(黃教)等。格魯派認為其教理源於噶當派,又稱新噶當派,於是噶當派後來便被並入日益壯大的格魯派而不單獨存在。
時至今日,我們也常常聽到有人說起活佛這個名稱。在內地,這是一個讓人敬畏的名稱,活佛,活的佛祖?
其實,這個單詞是內地人的翻譯,並不準確。在藏區,他們一般被稱為:仁波切,或者喇嘛,意思是珍寶。的確,對於一個寺院來說,有一位具德具才的仁波切,那比幾百尊金子的佛像、幾千卷古經書都要珍貴得多。因為,不管是佛像還是經書,都隻是死物,而仁波切是因為慈悲而乘願轉世人間的菩薩,他的任務是拯救無數以及因此受苦的眾生。所以,他是活的諸佛菩薩,是一個地區無價的珍寶。
一般來說,活佛也分等級。像達賴喇嘛、班禪大師,以及薩迦法王、大寶法王都是當時最大級別的活佛。尋找他們的過程也格外的嚴格隆重。在他們之下也有不同層次的活佛。甚至,在最偏遠的小寺院,也有自己的活佛,這個活佛就是他們之前的堪布。雖然級別很小,但是,依然受到當地信眾的熱愛。西藏的寺院太多了,如果一個寺院隻出一個活佛,那數目也是相當地驚人。何況並不這樣,一般來說,一個格西,一個具足慈悲心的高僧都能夠轉世,他們都會被稱為活佛。甚至,沒有轉世這個背景,隻要是被認為具有通達五明智慧的高僧,有時也會被尊敬地稱為喇嘛。如果連這個也算上,你就不奇怪,我們為什麼會在藏區遇到那麼多的活佛了。
不管活佛有多少,但是,當時西藏最大的王,達賴喇嘛卻隻有一個。那麼,達賴喇嘛的轉世是怎麼來的呢?眾所周知,達賴喇嘛屬於格魯派,格魯派是15世紀在西藏產生並發展壯大起來的一個新興的藏傳佛教教派。它以宗喀巴大師為自己教派的祖師。相對於寧瑪派、薩迦派等其他派別,格魯派非常重視戒律,由於僧人有戴黃帽的習俗,也被稱為黃教。宗喀巴大師圓寂時,格魯派的領袖繼承還沒有采取活佛轉世的製度,隻是由他的弟子繼承。格魯派較之於其他教派,是出了名的戒律清嚴。僧人不允許娶妻生子,那麼,該如何確定繼承人的問題呢?直到一個世紀後,這個教派才想到了采取活佛轉世的方法來解決領袖人物的繼承問題。
達賴喇嘛轉世係統開始於根敦珠巴,也就是現在西藏日喀則紮什倫布寺的創建人。當然,他本人並沒有接受過“達賴喇嘛”這個稱號,這是從他的第三世索南嘉措才開始的尊號。達賴是蒙古語“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語“上人”、“上師”的意思。這個稱號最初是明代蒙古可汗俺答漢贈給三世達賴索南嘉措的尊號。順治十年(1653年),順治帝也正式冊封達賴五世羅桑嘉措為“達賴喇嘛”,從此承認達賴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從那之後,達賴喇嘛也就成了當時西藏最大的宗教領袖以及統治者。
據說,每一任達賴喇嘛被認證的時候,都有非常神聖的異兆出現,有人說,會在天邊看到彩虹,還有人說,聽到山穀中會有持續不斷的海螺聲(意為佛法傳播廣遠)。對於前來探訪的人們,這個靈童會表現出獨特的氣質。比如,會認識他們,或者認識他們所帶來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據說都是他前世曾經用過的。
到17世紀初的時候,在青海、蒙古一帶,格魯派已經發展成為主導宗教,但是在西藏地區,依然是噶舉派占據優勢。並且噶舉派在藏巴政權的支持下,對格魯派采取仇視、壓迫、摧殘的措施,致使格魯派的生存環境十分艱險。
甚至,在格魯派四世達賴喇嘛雲丹嘉措圓寂之後,藏巴汗竟然下令禁止格魯派僧眾尋找活佛的轉世靈童。此時幸得四世班禪洛桑卻吉堅讚出手,才銜接了活佛轉世的傳承係統。
達賴、班禪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兩大地位最高的係統。曆代達賴和班禪互為師徒的關係。這便使得兩個係統互相製約,也互相補充。
倉央嘉措被選為“轉世靈童”的事情一直是個秘密,兩位僧人鄭重交代,不許告訴任何人。在其後的十餘年裏,他們經常來到倉央嘉措的家裏,送來各種藏傳佛教以及其他各方麵的書籍,並且親自教導和指引倉央嘉措佛法。
對於他的父母來說,這是無上光榮的,是前生一起修得的福祉。可對於這個家庭,對於那些曾經的歡樂祥和,卻是一次清洗,一次顛覆。
我們無須知道,那兩位僧人是如何找到倉央嘉措的,但我們可以肯定,倉央嘉措的命運將要發生重大轉折。那一番交談,那一次見麵,那一眼神的交彙,就為他的明天,畫出了最不可思議的藍圖。
他曾經,隻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卻要走上曆史的舞台,把那恢弘的曆史,用自己純淨的心,凝思一遍,再用稚嫩的手,擦拭、端起、搖曳。
可是,後來的一切都表明,倉央嘉措能掌控的,實在太少。他隻是在命運的波瀾裏走了一遭,為自己的生命做了一次更精彩的闡釋。
待到花落的時候,他仍是倉央嘉措,經曆了佛,經曆了愛,更加明透,更加深邃,隻是人間已經在他的記憶裏了。
【回望前世背影】
那兩位僧人,是第巴(清初西藏地方政府總持政務最高官員)桑傑嘉措派出來找尋五世達賴喇嘛轉世靈童的得道高僧曲吉和多巴。他們經過多次尋訪,才終於將靈童的最後人選確定為倉央嘉措,可以想象,那是一條多麼曲折的路,但是一切都在緣中,倉央嘉措注定要成為那個人,注定要在這一遭的人世旅程裏穿越那一道關卡,樹立那一抹形象。
如果倉央嘉措樹立的是一種唯愛、恣肆、寬達的形象,那麼他的前世,五世達賴喇嘛,則與之大相徑庭,那是一種煊赫的、壯烈的、強勁的形象。
五世達賴喇嘛,叫洛桑嘉措。他所在時代的西藏,風雲變幻,刀光劍影。可是他來了,他不僅有智慧,亦有勇氣,不僅能將漫天的陰雲攬於懷中,更能將戰馬嘶鳴、暗影重重的迷局,一刀劈開,還這片清靜之地一分久違的安寧。
我有一片草原
從東邊的羊群到西邊的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