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回身佇望野茫茫(2 / 3)

我騎著駿馬,穿過生命的無際

擊退了烏雲風暴

一直走,一直走

黃昏終於罩住了我前方的路

停下來,卻再也沒有站起

公元1617年9月23日,天生異象。西藏瓊結青瓦達孜地區。青瓦達孜宮,即瓊結宗堡之內,前藏世襲貴族瓊結巴家族被譽為“貓眼寶石中的九眼珠”的奇女子貢嘎拉則在丈夫霍爾?頓都熱丹的陪伴下,曆經十月懷胎終於誕下一名男嬰,取名貢嘎米居多嘉旺格嘉布。他的出生,給瓊巴家族帶來了無限福祉。

在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的自傳裏,他這樣描述自己出生前後的奇異之事:

“日沃德慶寺的然堅巴桑傑嘉措是我家日常供養的上師,他在筆記中寫道:在鄰近投胎之時,有一個自稱香燈師的僧人帶來一尊大悲天王的銅像。有人問他這是什麼像,他回答說是拉薩大昭寺的五位天成像(十一麵觀音像)。

“在臨近分娩時,(母親)夢見銅像往窗口爬,由於身形高大,十分吃力。一個豔裝佳人挽住他的手,輕而易舉地將此拉出窗外。據說,當時龍王廟內有一種未曾見過的花開放,寢殿頂上虹光繽紛,一些沒有規矩的山下人將寨堡團團圍住,無雲的晴空降下雨點,非親眼目睹很難相信會出現這種奇觀。一旦身臨其境,他們會認為同時在那裏隱居的恪守律儀的非凡的人去世或者誕生或者得了道果。”

出生沒多久,貢嘎米居多嘉旺格嘉布就被認定為四世達賴喇嘛雲丹嘉措的轉世靈童。

公元1622年,洛桑嘉措以四世達賴喇嘛轉世靈童的身份被迎請至哲蚌寺。公元1627年,洛桑嘉措十歲,受比丘戒,正式成為活佛。

在洛桑嘉措成為活佛以後,藏巴汗政權和其他各派不斷對格魯派進行迫害,洛桑嘉措不得不被迫逃亡。

時局越是動亂,就越有可能出現英雄。或許洛桑嘉措沒有想過做英雄,但是在其位謀其政,他必須用自己的智慧和果敢,為自己創造一個清明的天地。

1641年,洛桑嘉措利用藏巴汗政權同蒙古和碩特部之間的矛盾,派人去青海與和碩特部的首領談判,以借和碩特部的強大軍力徹底推翻藏巴汗政權。很快,和碩特部大軍就消滅了三股反對格魯派的敵對勢力,並幫助格魯派建立了以洛桑嘉措為首的甘丹章政權。並且,和碩特部與格魯派的信仰正式結盟。這一年是公元1642年。

隨後,為了鞏固局勢,西藏的蒙、藏領袖們積極地向新崛起的清政權靠攏。1644年,清軍入關定都北京,順治皇帝派使臣入藏迎請達賴入覲。順治九年(1652年)二月,五世達賴及隨從三千人從拉薩動身,清廷派了專員和護軍沿途照料。十二月,五世達賴至京師,順治皇帝在南苑設宴洗塵,此後不但令親王、郡王依次設宴款待,還特地修建了黃寺作為達賴留京時的駐錫之所。

達賴在京逗留兩個月,於順治十年(1653年)二月請辭回藏。順治帝準其所請,在太和殿賜宴餞行,又賜鞍馬、金銀、珠寶、緞匹等物,命和碩承澤親王等親率八旗兵丁護送達賴至代噶。是年五月,清帝冊封五世達賴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並將頒給他的金冊、金印派專人送往代噶。自此,達賴喇嘛的封號和在西藏的宗教地位,得到了清朝的正式確認,以後曆世達賴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遂成了一項製度。

在冊封達賴喇嘛為宗教領袖的同時,清朝冊封西藏實際的政治掌權人固始汗為“遵行文義敏慧固始汗”,也頒賜了金冊、金印,讓他“作朕屏輔,輯乃封圻”。宗教和政治兩大領袖雙峰並存的格局,也為日後蒙藏集團的權力爭鬥埋下了伏筆。隨著西藏局勢的穩定和格魯派地位的鞏固,五世達賴喇嘛對蒙古人總攬西藏行政大權的現狀日益不滿,開始利用各種手段對固始汗的權力進行侵蝕。

洛桑嘉措得到清朝的冊封回西藏後,一麵向皇帝上表謝恩,一麵憑借清政府的支持,繼續擴大格魯派寺院集團勢力,強化自己的影響,並在甘丹頗章地方政權中進行滲透。

實際上,和碩特蒙古人在西藏的統治地位之所以能夠形成,很重要的一個前提是西藏格魯派在政治、軍事上對他們的依賴。藏傳佛教格魯派自15世紀誕生以來,一直和西藏其他教派進行競爭和鬥爭。通過三世達賴索南嘉措以來與俺答汗的聯盟以及對和碩特蒙古人刀槍的仰仗等,格魯派最終在西藏得到了不可侵犯的神聖地位,而和碩特蒙古人則登上了藏王寶座,兩者似乎都如願以償。

但是,昔日號令西藏佛教諸宗的噶瑪噶舉派被趕下台以後,長期不甘心失敗,召聚自己的信徒和施主們一再反抗,把矛頭指向達賴喇嘛與和碩特蒙古汗。同時,臨近的不丹法王兼國王主巴噶舉首領時附時叛,西藏局勢並不穩固。在聯合抗擊內外反對勢力的過程中,藏傳佛教格魯派僧侶集團與和碩特蒙古貴族在一個比較長的時期裏保持著密切的關係。

然而,經過和碩特蒙古部固始汗、達延汗和達賴巴圖爾等汗王的經營,後藏複辟勢力完全被擊敗,格魯派在西藏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同時,通過打擊和征服域外反對勢力,收複阿裏地區,西藏呈現出穩定的局勢。在這種情況下,對以達賴喇嘛為首的西藏勢力來講,和碩特人似乎已經完成了他們的曆史使命,蒙藏統治集團聯盟日趨瓦解。

洛桑嘉措的一生,除了以上事跡,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重修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631年,當時的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讚普鬆讚幹布遷都拉薩,為迎接大唐文成公主“乃為公主築一城以誇後世”。

因宮殿富麗絕倫,僧眾將其譽為第二殊境“普陀山”——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於是得名“布達拉”。“布達拉”是梵語音譯,即意為“普陀羅”或“普陀”。從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開始,布達拉宮成為曆代達賴喇嘛的冬宮,也因此成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

相傳在鬆讚幹布時期,布達拉宮築有邊長五百米的肅穆高牆,紅山之上殿宇多達一千座。可惜在公元7世紀至8世紀,布達拉宮先後遭遇了火災和雷擊,眾多宮殿都因此倒塌。到公元9世紀吐蕃王朝覆滅之後,連年戰亂致使布達拉宮幾成廢墟,陷入了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麵。

直到甘丹頗章政權建立之後的公元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與和碩特部首領悉心溝通以後,決定重修布達拉宮,重現布達拉宮舊日風光。到1653年,“白宮”修建順利竣工。

洛桑嘉措在其圓寂前,鄭重托付第巴桑傑嘉措,把這一偉業繼續完成。

到公元1695年,布達拉宮的重建工程全部完成。

布達拉宮,高9層,外觀13層,離地高達117.19米。東西長360多米,南北寬約140米,山下海拔3650米。占地麵積36萬餘平方米,建築總麵積13萬餘平方米。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就其功能來說,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白宮,白宮是曆代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地方;第二部分是紅宮,紅宮主要職能為曆代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和各類佛殿。紅宮居中,白宮列居兩翼,紅白相間,群樓層疊,蔚為壯觀。

洛桑嘉措,當這個名字出現在西藏,出現在活佛的名單裏,這裏就在那些年裏平靜了許多。他是一個人,但他不是一個普通人,他被塗上佛的顏色,戴上佛的光環,在西藏的山巔,振臂一呼,於是山河震顫、草木驚慌。

他擁有強大的個人意誌和卓絕的才能智慧。他為發揚光大格魯派,建立甘丹頗章政權,耗盡畢生所有精力。他在世時,在西藏地區格魯派寺院已經發展到3477座,格魯派僧侶人數已超過三十萬人。

隻是,現在這一切都結束了。就像一切的故事,總有個結尾。

公元1682年,安靜的西藏,安靜的人海,安靜的塵寰。

洛桑嘉措在那一世的輪回裏,靜靜地走到了最後。一切都了然於心,一切都自然平和。在雪山的夕陽裏,把這一生的種種因果,一段一段的故事,如流水般捋了一遍,然後,雙手合十,向著遠方望一眼,閉上了眼睛。

五世達賴喇嘛,一世的風光無限,就此終結。

生命如斯,須臾之間,悲也好,喜也好,轟轟烈烈也好,平平靜靜也好,結束的時候,一切都隻剩塵煙,和昨天一起飄散。

【走向曆史旋渦】

門隅的少年啊

你還沒有在斜陽中親吻過你的母親

卻要乘著門前的月亮到遠方

心愛著你的女子

你可曾知道

她的淚眼穿過門隅的山和水

隨你去了遙遠的他鄉

但是他,倉央嘉措,即使是三百多年以後,仍有無數的人徘徊在他的氣息裏,仰視他,聆聽他,愛憐他。

隻是,倉央嘉措早就被選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我們必須認真麵對他接下來的人生,那些迷惘叢生、混亂孤獨的日子。

因為,在他被選為五世達賴喇嘛“轉世靈童”的那些年,藏傳佛教內部,以及整個西藏和整個中國,都不太平。

我們實在不願意讓一個純淨的少年去蹚政治的渾水,更不願意讓一個詩性的靈魂去沾染腐朽的氣息,可是沒辦法,這是他的宿命。他要成為活佛,他要坐在那個位置上。

五世達賴洛桑嘉措晚年潛心於西藏曆史研究和達賴世係傳記的寫作,將一應管理事務悉數托付給第巴桑傑嘉措。二十多歲的第巴桑傑嘉措深沉練達,學識和修養高出同輩甚多,深得五世達賴洛桑嘉措的喜愛和信任,待他如同己出,甚至有傳說說他就是五世達賴的私生子。洛桑嘉措曾先後幾次請求他出任第巴,掌管西藏政務,但是桑傑嘉措先後幾次推辭,始終不肯就任,也許是他早就看到了埋伏在平穩表象之下的暗流洶湧。直到五世達賴深感身體、精神都已經無法再過多地操勞政務,有一天關起門來與他嚴肅長談之後,桑傑嘉措才終於肯答應出任第巴。1679年,二十六歲的桑傑嘉措接受五世達賴委任,正式承擔起管理西藏政務的重任。

年輕的第巴桑傑嘉措不幹則已,一旦承擔達賴重托,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去。也許是因為他終於領會到了五世達賴打下這份基業的不易;也許是在與達賴的長談中,堅定了絕不讓西藏政權旁落的決心;也許隻是為了感念五世達賴洛桑嘉措的知遇之恩……不管原因是什麼,人們看到的是,就任後的桑傑嘉措非常強勢,采取了一係列鞏固西藏政教合一政權的措施,並且與當時蒙古軍隊統領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