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天地與萬物(1 / 1)

宋朝的度正曾經寫一首詩,天地吾一體,日月吾雙眸。此心如白璧,秋陽照江流。度正朱熹的學生。留有很多著作,朱熹是我國孔子以後封建社會最大的唯心主義哲學家之一。朱熹自創理論,自稱孔孟之道真傳,後期反佛反道。

很多人雖然有所悟道,但是無法深入,自認為老子天下第一,這就是很多人剛剛入門,就容易產生自以為是,殊不知佛道遠遠高於哲學,朱熹雖然在當時很受大眾的歡迎,但是過於執著己見,反倒成為四不像,發揚儒家,而內容全部是佛道思想,修行中稱之為(頑疾)。而當今很多學者知識分子,都有其病態,自認為才華橫溢宇宙橫行。後人依然照搬模樣,瘸腿拐腳,光陰荒廢。

文化進步需要引領文化的人首先做好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說哲學思想不能替代天道,更無法認識真理,何況天地萬物也?而真正的教者,自身做蚌,依於大海,暖於沙粒,讓其成珠。這是對真正學教同教人說的。

而大談闊論,自我標榜,根本做不了老師,雖有知識滿筐,如同一堆廢紙,怎麼能有好的學生呢?天地萬物不需要過於華麗,不需要咬文嚼字,一通遍一切,擔心別人不認識你?如此自我,實屬自私。

道為捷徑,修為階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誰又是真師?彼此取長避短,多有合適。古人如此留有餘暉,願蒼生向陽,蓬勃發力。人有壽命早晚會死,何不當下,勤奮珍惜。

天地萬物本是如一,沒有複雜也沒有多餘,清清靜靜安身立命,用天下大善,做其所為,這不也是弘法布道?

人要有博力,要具其鬥誌,看看度正,看看朱熹,看看老子,看看釋迦摩尼,都不在默默的奉獻自己,道不同不相為謀,誌不同不相為友,各個為緣。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宇宙萬物也是如此,科學如何發展,永遠不會離開道的根基,這就是我們所講的道性的真實意義,人類必然會因此而進步,需要真實的真知遠見,任何時代總會有人出類拔萃,任何時代都會有人跑在最前。

反觀自我,從蠶成繭,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必然會登入峰巔。人性本來如此,回去童年也許你會做的更好更美,這就是曆代人努力不按次第,無法登峰造極的根本原因。願天下人共勉。

有人說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著,一點不假,可你的機會不是遊山玩水,就是吆喝盅杯,甚至天天喊叫沒有時間,想真正蓮花出水,實在不易。

而今資本社會,人人想著物質金錢,你沒有智慧,用什麼去賺錢,靠你的雙手雙腳,牛羊不過如此,心安萬物安,心喧萬物喧,珍惜美好的生活,讓智慧健康伴隨,有滋有味,人生本應該如此,做什麼都是做,何必不做的更好,讓有緣人篝火蹁躚,豈不是一種真正的人生幸福?(第三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