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們在講公平正義的時候,一定要重點注意兩個方麵:一個方麵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群體之間、社會成員之間在財富的分配和占有方麵不可能是無差別的,我們要保護在改革展中創造和積累起來的財富及其財富的擁有者,要繼續支持並保護靠勞動和創造先富起來的群體,絕對不能搞平均主義,不能沒有條件地進行“劫富濟貧”;但另一方麵,也是更為重要、當前更需要我們重點關注的是,一定要讓人民群眾共享社會展的成果。***以廣大的工人農民為主體的人民群眾是我們國家的主人,但如果不能和沒有實現對改革展成果共享,就談不上在社會結構中的“各得其所”,也就不是真正樹立和落實科學展觀。雖然我們現階段社會政治、經濟展水平有限,不能把群眾胃口吊得太高,但也不能讓社會上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收益差距太大,讓一些利益群體超常規地獲得利益,而另一些群眾生活的改善卻趕不上相應的社會展進步水平。通過政策導向和製度安排,消除過大的貧富差距,使相對低收入以及一般收入社會群體的生活水準同社會展的總體水準保持著一種大體同步的關係,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這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弱改革和展過程中的社會阻力,保持社會穩定。
我們要努力形成“各得其所”的局麵和態勢,使得各個社會階層與群體都能享有自己可得到的和應該得到的權益與利益,都能在和諧社會的社會結構中找到自己的應有位置和恰當位置。隻有這樣才能使共建真正成為一種自覺,才能使共享有了堅實的基礎和真實的可能。
五、夯實和諧社會係統工程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宏大的係統工程,不可能單兵突進,更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多方麵努力和準備。就目前來說,至少有確立社會目標、進行利益分析、實施製度安排、著手意識培育等四個方麵的工作要做。
(一)確立既具中國特色又蘊現代內涵的“社會目標”
“社會目標”主要是解決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認同問題,解決各個社會階層在社會中的社會政治地位問題。和諧社會的社會目標要以公正為核心。一個能為全社會認可的社會目標是最基本的,在這個社會目標中,每個階層都能找到自己相應的地位,政治地位、經濟地位及其他。所以,這個社會目標在設定過程中必須考慮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群體的普遍利益,能揮各個階層最大的積極性。不應該有優勢集團,無償地享有社會變革的全部或大部分收益,更不能讓某一階層或群體無休止地承擔改革的代價或社會轉型的代價;這個社會目標應該是效率與公平並重,在一定時期內可以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也可以是公平為重、不棄效率,絕不能將兩者絕對地割裂開來,或者長期地厚此薄彼。
這個目標應是具中國特色的,即尊重曆史的延續,尊重現實的必須。人民民主專政的政體決定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工農聯盟應是其題中應有之義,必須保障他們在未來社會展中的基本地位;這個目標又應是蘊含現代內涵的,時代的變遷,知識經濟的到來,科技、知識在社會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口號上,或各種臨時性的政策上,知識分子階層的地位應該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麵的目標設計中得到體現。
需要指出的是,社會目標的確立要實事求是,應該是可持續的。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為了推進改革的大方略,充分調動社會階層對改革的積極性,各項政策的設計大都是讓利分權的思路,使得幾乎全部或至少絕大部分社會民眾都充分享受了改革的收益,整個社會對改革的期望值較高,“改革”成為了一個神話,似乎改革就是天上掉餡餅,或免費的午餐,隻要一進行改革,整個社會的層次就會自然得到提高,社會民眾的生活境遇就會自然得到改善。結果眾多的問題積累遺留下來,改革的邊際收益開始明顯下降,於是有了改革到了攻堅階段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