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北平和談(2)(1 / 3)

這天是1949年1月4日,鄧寶珊來北平已經整整七天了。七天來,他到處奔走,不僅與原北平市長何思源、抗日名將馬占山、北平參議長許惠東、傅作義的老師苗玉田等各方麵的人士頻頻接觸,促膝長談;而且,還在華北學院院長王捷三家裏,先後兩次約見了中共北平地下黨的代表崔月犁。

昨天晚上,買不到肉,王捷三用老家陝西韓城地方風味的家常菜“糊白菜”,來招待鄧寶珊吃飯。鄧寶珊跟這位留美哲學博士邊吃邊談,從兩人在胡景翼的國民二軍共事時的一些趣事談起,直談到中國目前的政治局麵,以及十天之前中共宣布蔣介石等四十三人為戰犯的消息,兩人都不勝感慨。吃過晚飯,夜幕剛剛降臨,崔月犁就來到了南池子北口的這家小四合院。王捷三把鄧崔二人領進書房,拉上窗簾沏好茶,吩咐老伴幾句,扶扶金絲眼鏡,退到院子裏去陪王煥文望風。天上飄著小雪,隆隆的炮聲震得窗上的玻璃不時響動,有些炮彈已落進城內,人心惶惶,一片驚恐。鄧寶珊跟崔月犁已是第二次見麵,不用寒暄,立即瞅著這位機敏的年輕人,開門見山說道:

“你能不能通知你們的軍隊先不要打,給我留個時間再與傅先生進一步談談?”

崔月犁說:“我可以向領導反映,不過,時間不會很長了……我軍的包圍圈已越來越小,再不下決心,恐怕就晚了!”

鄧寶珊點點頭,答應勸告傅作義的事一有結果,即刻通知崔月犁。崔月犁告辭要走,鄧寶珊想了想說:

“且慢!軍統活動很厲害,你要多加小心。我用車送你一段吧!”

他把崔月犁送到景山東街,才同王煥文驅車回孫宅休息。

回味著崔月犁的話,鄧寶珊久久沒有入睡。他原想天一亮就去見傅作義的,可是,對傅作義的為人、態度、處境又細細推敲了一番之後,今兒早上卻帶著女兒來逛琉璃廠了。

自從北平圍城以來,鄧寶珊就在琢磨著這盤棋的結局。根據他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這些共產黨領袖人物的長期交往,他認為他們都是高瞻遠矚、胸懷廣闊、慎重負責、以民族利益為重的人,不會胡子眉毛一把抓,將傅作義與蔣介石同樣看待,也不會為了炫耀武力而置古都的安危於不顧。看看他們的戰略部署:首先出擊張家口,誘使傅作義派勁旅增援而予以聚殲,從而使傅作義輸掉背城決戰的資本。然後再以重兵對北平圍而不攻。這不就是為了使古都免遭兵火,對傅作義以戰逼和嗎?……傅作義呢,不戰而主動撤出近郊據點收兵進城,這,顯然也是有意謀和。但是,一個“逼”字,一個“謀”字,文章都須作得恰到好處才行。逼的分量不足,火候不到,自然難和;過量呢,過急呢,也可能逼“炸”,鋌而走險。須知傅作義是一個以“不說硬話,不做軟事”聞名,頭腦機敏,慮事周密,講究義氣,自尊心極強的人,總得顧全他的麵子呀!……至於“謀”嘛,更得顧全大局,隨機應變,善於妥協,當斷即斷。未來的中國,不大可能仍是一個群雄並起,各據一方,四分五裂的國家了。老百姓長期飽受戰亂分裂之苦,獨立、團結、和平、統一,看來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共產黨之所以勝利,不正是合乎中國絕大多數人的願望,順應了這個曆史的大潮流嗎?……當然,事情是複雜的,對方在某些問題上有意見分歧,也是難以避免的,應該主動向正確意見靠攏,促成正確意見的實現才對呀!豈能感情用事,由錯誤意見所左右,釀成千古遺恨?……嗯,對了,看來,要說服傅宜生,既要曉以大義,陳述利害,也不能隨便說三道四,傷其自尊心;用藥既要能治病,又不能太苦太猛……汗、和、吐、下——還是設法讓其自吐真言為妙!……

鄧寶珊正閉目沉思,臥車緩緩駛進西城跨車胡同,在齊宅門口停了下來。這條僅有十來戶人家的小胡同,十分僻靜。青磚磨縫的四合院,黑漆大門,門前蹲一對刻工生動的小石獅,顯得清幽而典雅。王煥文叩門之後,一個老仆拉開一道門縫兒警惕地瞧了瞧,見是與主人過從甚密的老朋友,才忙去通報。

此時,白石老人午睡剛醒,看看滿天陰雲,想到身處危城,前途莫測,正靠在鋪著皮褥的藤躺椅上,圍著煤火爐子憂心如焚地閉目枯坐,忽聽鄧寶珊來看望他,真是喜出望外。他身披藏青綢袍,腳穿雙梁暖鞋,手拄拐杖,由護士夏文珠女士攙扶著,竟顫巍巍地從客廳門口迎了出來。

“齊老!”鄧寶珊搶步穿過月門,登上北屋台階,扶住了老人。

“寶珊!”賓主在客廳坐定,齊白石握住鄧寶珊的手,銀須飄拂,直呼其名,慈藹地笑道:“人家達官顯宦,紛紛擠上飛機,惟恐逃之不及,在這危難時刻,你怎麼反而跑到這是非之地來了呢?”

鄧寶珊沒有立即回答,端起蓋碗輕輕呷了口夏文珠沏的君山銀針,注視著擺在窗口向陽處的一盆虯枝橫斜、含苞待放的梅花,慢條斯理地說:

“這就叫‘有人辭官歸故裏,有人漏夜趕科場’嘛!北平有我那麼多故舊知己,我能不來嗎?不過……請齊老放心,今兒可不是求畫來的。北平被圍,聽說先生成天吃豆芽兒菜,特意從包頭給您帶來兩隻火腿……”

“那就火腿換點心吧——”鄧寶珊詼諧的談吐,把白石老人逗樂了。他抖抖索索摸出掛在腰間的一串鑰匙,親手打開一個上有三道鎖的櫃子,端出兩盤存放過久而變硬的糕點擺到小圓桌上,朝客人們拱拱手說:“吃吧!我這點心,是準備一旦發生不測用來活命的,可輕易不給人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