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北平和談(4)(1 / 3)

在聶榮臻發電報的同一時刻,鄧寶珊躺在被窩裏琢磨著下一步棋。白天,同林、羅、聶三位的短暫接觸,已使他初步摸到了問題的症結所在。聶榮臻一見麵,舊事重提,感謝當年上海掩護之情,詞誠意懇。羅榮桓雖係初交,但不失一個高級將領的風度,對人也頗為尊重。惟獨林彪,捉摸不定,跟當年初次見麵時相比,幾乎判若兩人!

鄧寶珊同林彪第一次接觸,是1943年夏天的事情。當時,鄧寶珊從榆林經延安前往重慶,在西安同剛從重慶北返的周恩來和林彪相逢。鄧寶珊吩咐他的隨員,同川流不息前來拜訪的西安國民黨軍政要員在客廳裏虛與周旋,躲進臥室同這兩位共產黨朋友閉門長談。那時的林彪,舉止極有分寸,挺直腰板拘謹地坐在周恩來身邊,目光機警,沉默寡言,用心傾聽周恩來和鄧寶珊縱談天下大事,既是一個訓練有素的軍人,也仿佛是一個謙恭上進的學生。當鄧寶珊以欽佩的口吻談問起威震敵膽的平型關大捷時,這位勇猛善戰的八路軍師長,隻是淡淡一笑,彬彬有禮地回答說:

“作戰方案是集中基層幹部和戰士的意見製定的,勝利完全是群眾智慧的結晶……”

這次接觸,給鄧寶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後來,得到林彪縱橫東北所向無敵的消息,鄧寶珊認為這確實是中共不可多得的一顆將星。但是,現在呢?作為平津前線解放大軍的最高統帥,卻作出了如此令人不解的舉動!鄧寶珊不禁疑惑起來:這隻是勝利者一般慣有的精神狀態呢,還是別有緣故……

當聶榮臻和鄧寶珊從各自的角度運思勞神之際,天津城下的攻堅惡戰正在激烈進行。距離戰場千裏之外的太行山麓的一個農家小舍裏,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也正在麵對一盞油燈,運籌帷幄。接到關於傅作義派鄧寶珊為全權代表前來談判的報告,接到天津戰役進展順利的報告,接到聶榮臻對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建議電報,毛、周、朱三人大喜過望。毛澤東注視著窗外即將破曉的天空,點燃一支香煙,意味深長地說道:

“傅作義能夠和平起義,不僅會使蔣介石亂了手腳,將收縮兵力負隅頑抗的陰謀落空,對圖謀在中國扶持第三種勢力的美國政客,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此舉影響很大,勢必引起連鎖反應……”

朱德點點頭:“是啊!單從軍隊數量講,也將使敵我力量的對比,發生轉折性的變化。”

周恩來濃眉一揚,閃射著興奮的目光,說:

“傅作義能夠派鄧寶珊前來談判,說明他的頭腦已經清醒。如果沒有一定的把握,鄧寶珊這個人是輕易不會出場的。此舉不僅可以使北平完好地回到人民手中,而且會給國民黨高級將領樹立一個榜樣,減少損失和破壞,大大加快全國解放的進程……”

毛澤東看看周恩來,幽默地笑道:

“把傅作義的女兒安排在傅作義身邊,你這著棋下得很妙!可惜,當初你提出在國民黨將領的子女中發展共產黨員時,我們一些很革命的同誌還有不同意見……我看,可以馬上電示林彪他們:抓緊時機,積極談判,將談判的情況隨時報告。”

元月14日接到中央軍委指示,林彪順水推舟,便讓聶榮臻去通知鄧寶珊和周北峰準備談判。

“周先生,我們前次說得很清楚:所談各條限14日午夜答複。”聶榮臻和顏悅色地說:“現在距14日午夜,隻剩幾個小時了。我們已下達了進攻天津的命令,這次談判就不再包括天津,你們有什麼意見?明天上午我們開始正式談判。”

周北峰和鄧寶珊商量後,以周北峰的名義發電報請示傅作義。當晚,傅作義複電:“我弟與鄧先生相商,斟酌辦理。”15日上午,著名的“通縣談判”,正式開始。

參加談判的總共六人:解放軍方麵是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傅作義方麵是鄧寶珊、周北峰,參謀處長蘇靜擔任記錄。談判開始,彼此謙讓一番之後,林彪首先發言。他戴起眼鏡,清清嗓子,掃視鄧寶珊一眼,笑道:

“戰犯求和,本來沒有什麼好談的。既然鄧先生不辭辛苦,從綏遠專程而來,那就請轉告傅作義先生: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爭取人民的寬大處理,才是他惟一的出路。如果借口和談,拖延時間,妄圖伺機待變,我軍即刻就可下令攻城。城破之日,覆巢無完卵,對以傅作義為首的大小反動頭子,必將從嚴懲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