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假、夏鋤假、秋收假,一年三假伴隨著白天勤的學習不說,還有拔豆茬、小秋收——刨馬蓮根擼車錢籽也從未離開過他們的手。上學之前就認識了苞米苗和高粱苗的區別,就能辨別出穀子苗和草。上學後,在三假的勞動中還認識了穀子和糜子的區別;紅粘穀和黃穀子的區別。小豆和綠豆雖然形狀相同顏色卻是一紅一綠,吃起來味道也不盡相同。稗子麵餑餑雖然不怎麼好吃,稗子米飯確實非常好吃,敢和大米飯媲美。蕎麥是一種補救性作物,地澇了,種別的莊稼不趕趟了就種蕎麥。莊稼地裏就有,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種蕎麥的說法。可見蕎麥的生長期並不需要太長。蕎麵是一種僅次於小麥的麵粉,勁道的。聽老人說,蕎麵難消化,且容易引起老病複發。究竟能引起什麼老病複發沒人注意。還有一種叫黑豆的,跟黃豆一樣大小,形狀也完全相同。就是顏色是黑的。人們並不總是吃它,而是用它熬油。依稀記得誰的腦袋長禿瘡了,似乎用它塗抹。三伏天拔小麥是一件又苦又累的活。大熱天,坐在樹下都感覺熱,可是農民卻在烈日下毫無懼怕地拔,他們既不怕中暑,也不怕曬暈。照樣準時拔完。小麥的耕種收割是有節令的,種在冰上,死在火上。就是很好的概括。成熟了,馬上就要拔,拔晚了,雨一澆就要塌秧。麥穗落在地上,沒幾天就要發芽,麥子就全廢了。
齊國興齊國強,他們都是前些年參加勞動的小學六年級畢業生。生產隊社員送給他們一個外號叫做\"六年閑”——意思就是念了六年書毫無用處。和之前畢業的齊深齊淺被叫做“六年扔”遙相呼應。可是他們並沒有太多感覺,更沒有太大壓力,因為多數都沒考上城裏初中。整個河灣小學五六十學生也就一個打仗大王於清考上了。家長們更是無所謂——考不上就回生產隊幹活。冷丁幹莊稼活,對於這些“六年扔、六年閑”們也是一大考驗。畢竟莊稼活沒長眼睛,誰幹累誰。齊國強齊國興們不免直起腰來望洋興歎——這麼長的壟多咱割到頭?這麼累的活多咱是個頭?老農民齊萬山似乎看出了他們的心思,半調侃地說,“小子!才套上夾板就犯愁?——這才哪兒到哪兒,才剛剛開始,長著呢!”這也引起了,白老疙瘩冷子山陳德本等老莊稼人的擔憂,這些年輕人沒給地主扛過活,沒挨過累沒吃過苦,莊稼地這把活他們未必接得了!將來可咋辦?後來不知什麼時候,通過什麼渠道他們都進了城裏工廠,當了工人。也算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那時我們國家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小學六年級已經成為人才。這幾個“六年閑”也算抓住了機遇,找準了定位。更早參加生產隊勞動的齊深齊淺經受住了考驗,當上了生產組長,成為農業生產的帶頭人。是未來生產隊長的好苗子。那時,鄉下沒有中學。考中學猶如考狀元。六年畢業,基本上是回到生產隊勞動。一屆又一屆都是這樣,人們便習以為常,欣然接受了。
白天勤是幸運的。他是人口中學建校以來的第三屆畢業生。人口中學是一九五八年大躍進的產物。在那鼓足幹勁力爭上遊轟轟烈烈的歲月裏,師生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到十裏外的驛馬站去背瓦。大同學背五塊,小同學背三塊、兩塊不等。同學們分上下午班。上午上課的下午勞動;下午上課的上午勞動。大家爭先恐後你追我趕,發揚螞蟻啃骨頭的精神,硬是把十二間教室的瓦從十裏外的磚廠搬運回學校。人口中學的建成改寫了人口無中學的曆史。從此,鄉下人讀中學再也不是夢。
中學的數學不僅內容新,而且和小學的內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和差、和倍等等典型應用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聯係就非常典型。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可以很容易的解決和差、和倍、差倍等問題。①.列方程組,②解方程組。可見,和差和倍問題並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礎和前提,二元一次方程組也不是和差和倍問題的發展和深入。兩者就是對同一問題的殊途同歸。既然有這樣的捷徑為何在小學四年級要拿出典型應用題為難小學生呢?白天勤雖然有這樣的想法看法,但他不敢質疑教科書的設計。他相信專家學者的設計,一定有他的道理和獨到之處,隻是自己沒有理解和看出來而已。然而,他不甘心放棄自己的想法,他晝思夜想,斟酌比較
小學思想:和+差\u003d2×大數——(和+差)÷2\u003d大數。
中學思想:{x+y\u003d和(已知數); x-y\u003d差(已知數)
小學思想:必須考慮每一步算式表達的具體意義(和+差表達的是,把小數補齊到和大數相等,即和+差\u003d大數的2倍);此算式必須能計算出結果。即,運算後能得出一個確定的數。難點是列算是比較難的,此算式表達的意義必須是所求結果或是達到所求結果的橋梁。難點也是優點,它鍛煉了思維能力——尋找相等關係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