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
新華網2010年3月9日訊: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全國政協委員許家印9日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言時建議,激發企業參與熱情,推進慈善事業發展。
許家印委員說,近年來,中國慈善事業不斷發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社會慈善捐助,已有近億人從中受益。但是,中國慈善需求規模巨大,激發企業普遍的參與熱情、推進慈善事業進一步發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他指出,企業參與慈善事業存在的問題,一是整體環境有待改善;二是政策法規和激勵措施有待完善;三是參與方式單一,效果評估較弱。
許家印委員提出4點建議:一是營造健康慈善文化,加強慈善宣傳力度,形成健康、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圍,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慈善事業;二是構建完善法律體係,一方麵必須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麵希望盡快通過《慈善事業法》並頒布實施;三是優化捐贈激勵機製;四是加強捐贈監督管理,健全完善外部監督機製,在慈善機構內部建立健全自我約束機製,建立強製性信息披露機製,切實加強慈善機構的資源開發、社會動員、高效救助等能力建設。
一個地王,不談房地產,為啥偏偏要談慈善
許家印的確在慈善事業上沒有開空頭支票。有一年,許家印借出差的機會順道回鄉省親。在路上,一個隻有10歲正在打豬草的孩子說,天天要去打豬草,背簍就是他的學校。他很想上學,可是家裏沒錢交納每年140元的學雜費。許家印落淚了,他當即去看了家鄉唯一的一座小學。小學校年久失修,搖搖欲墜,隨時可能坍塌。房頂破漏,可村裏無錢修繕,隻得用包裝箱的硬紙板遮風擋雨。學生用的桌凳都是自己從家裏帶來的,凳子散落在地下,孩子們隻能跪在地上讀書寫作業,書包是用編織袋布自製的。屋裏沒有燈,很暗,雖然天很冷,屋門還是大開著便於采光,寒風像刀子一樣穿透籬笆牆,吹打在孩子們的臉上。孩子們大聲地誦讀課文,許家印麵對孩子們的眼神,回想起自己幼時艱辛求學的情景,熱淚盈眶。之後他拿出100萬元建成希望小學。1999年9月,可容納千人就讀的三層教學樓投入使用,“許校長來了”,道路兩邊擠滿了鄉親們,一位年近七旬的老鄉老淚縱橫,緊緊握著許家印的手,抖動著嘴唇,無語哽咽。許家印離別時,孩子們跟著他送出去好幾公裏。
鄉村通往外界唯一的一條12公裏的路,乘車要走一個半小時。許家印在2001年,為這裏重修了一條寬闊的水泥大道。家鄉的貧窮讓他牽掛,幾年來,許家印先後投資近億元興建恒大中學。每年對貧困生實行免費入學,僅此一項就需投入資金600萬元。如今,恒大中學高考,連年折桂,2009年高考,多名學生被清華、北大等重點大學錄取,本科上線率80%,全部上線率98%。
每年的元旦,是許家印最幸福的時候,感恩的人們從四麵八方給他寄來問候的信,許家印沉醉在這濃濃的真情之中。他的種種善舉讓他獲得2005年中國十大慈善家的稱號。
1958年,許家印出生於河南太康。這是一個全國有名的貧困縣,十年有九年澇。當地人常常以外出討飯為生。幼年的許家印,母親早逝,家境十分貧寒,依靠父親節衣縮食供他念書,常常麵臨輟學的窘境。他印象中最刻骨銘心的是自己經常帶饅頭到學校上課,可不到三天饅頭便長了毛。
生活的艱辛沒有使許家印放棄求學的信念,反而堅定了他“知識改變命運”的決心。在親友的扶助下,許家印發憤讀書,恢複高考後第一年,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武漢鋼鐵學院。
1982年,許家印從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冶金係畢業。學習四年鋼鐵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舞陽鋼鐵公司。
舞鋼是大型國企,許家印一去就申請到了第一線——熱處理車間,當時學鋼鐵的大學生比較少,所以受到重視,幫忙協助車間主任,一年後升為車間副主任,再後來做了車間主任。許家印是工作狂人,在做車間主任的7年裏,他沒有休息過一天,年三十都會跑去車間。在舞陽他一幹就是十年。
舞鋼按規定是早上8點上班,但他總是提前一個小時到車間,檢查每道工序和機器設備的運行情況。
在舞陽鋼鐵的十年間,許家印由普通員工到生產科長,由車間副主任到主任,一步步走上領導管理崗位。期間,他還被評為高級經濟師。這段寶貴的大型國企管理實踐,為許家印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也為他後來的創業和整個恒大集團的驚人發展打了基矗
許家印是一個很要強、不服輸的人。他對工作的態度是一定要把分內的事情做好,不推卸責任。舞陽鋼鐵當時在一個山溝溝裏,對許家印來說,事業上發展的空間不大。
1992年,在鄧小平南巡講話後,對時勢高度敏感的許家印,帶著滿腔激情,隻身南下來到深圳。
啊,深圳,高樓林立,燈紅酒綠。許家印四顧茫然。找工作,找住處。許家印自己做了將近20餘份簡曆,每份簡曆有30幾頁,東奔西跑三個月,卻石沉大海。後來許家印重新做了10餘份隻有2頁的簡曆,這招果然奏效,很快就有好幾家公司的老總約他麵試。
許家印最終和一家連鎖商店的老總簽了約,他看中了其發展前景和可提供鍛煉自己的舞台以及老板的才智和膽略。
就這樣,他從一家商店的業務員做起,靠著踏實、肯學、勇於開拓創新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很快成為這家貿易公司的辦公室主任。其果斷、大器的作風也被老板所賞識,並和老板成為了要好的朋友。
他當時的住處——公司的一間小廚房裏。那個廚房剛好擺得下一張單人床,因為空間小,自從擺放了許家印的床後,廚房的門春夏秋冬都隻能開著。
1994年,老板本來要派許家印去長春分公司做老總,開拓房地產市場,但許家印卻選擇了去廣州。這年的國慶節,許家印帶著一個司機,一個出納,還有兩個員工,總共5個人,從深圳來到廣州,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創業。
就像眾多剛來廣州打拚的異鄉人一樣,許家印在廣州的第一個落腳點是價廉物美的城中村。
當時,許家印的5人團隊,通過相關渠道收購了一家公司,取得了一個名為珠島花園的地產項目,這個對許家印乃至恒大開發、營銷風格影響深遠的項目,可謂許家印創業路上的第一次飛躍。
當時廣州樓市盛行的是大戶型之風,一棟樓都是三房,隻有拐角的地方才會做小麵積。許家印卻反其道而行之,1995年珠島花園第一期的幾百套房子全做小戶型,效果出奇的好,房子全部熱銷,在廣州樓市轟動一時。
當1997年5月珠島花園二期銷售了一半的時候,許家印選擇了離開。
許家印的個性和價值觀,在他人生第一次跳槽中已經略有體現:“我這個人要強,該我做的事我會做好,沒做好是一回事,但做好了就要有體現。舞鋼十年當了七年車間主任,總是不提拔,我肯定要走。”
1996年,許家印在廣州注冊了恒大地產,開始了第三次創業。許家印認為“用最少的錢拿更多的地,發展的時間持續更長”,所以他把恒大的第一個項目鎖定在海珠區廣州工業大道的原廣州農藥廠地塊上。
現在的工業大道板塊已是小區雲集,房價過萬,而在當時這裏還是工廠林立、汙染嚴重、市政配套都滯後的遠郊區。不過,即便這個地塊,首期也需500萬元的地價款,恒大最多隻能從銀行貸到300萬元,而且一窮二白的恒大還未必拿得到。
為了獲得這個項目,許家印又再一次發揮了他的商務談判技能,既描繪了恒大的宏偉藍圖,又詳細描述怎麼付款方便。憑著三寸不爛之舌,300萬元終於到手,於是許家印立即開發,並複製珠島花園的模式——小戶型,薄利多銷,快速回籠資金。
1996年6月8日,金碧花園破土動工,8月8日正式公開發售,開盤價定為2800元/平方米,這個價位對於屬於廣州老城區的海珠樓盤而言,十分具有誘惑力。當天上午首期的323套住宅就全部賣完,一共回款8000多萬元。第二期開發的時候,有了現金流的恒大開始注重環境和配套,環境好了,售價自然也就高了,於是第二期的售價漲到了3500元/平方米。
作為新公司恒大的首個樓盤,金碧花園創造了廣州乃至中國地產史上一個奇跡:當年征地、當年報建、當年動工、當年竣工、當年售罄、當年轟動、當年入注當年受益。兩年前,還在給別人打工的許家印操作的第一個樓盤,珠島花園就創造過當年蓋完108枚公章、辦齊所有報建手續等“六個當年”記錄。珠島花園是今日許家印和恒大地產的起點和老師,並不為過,事實上,金碧花園之後的諸多樓盤,至今仍有著當日珠島花園的營銷、設計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