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2 / 3)

1997年的綠地改製,綠地建立起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綠地集團的職工以職工持股會的形式擁有了部分股份。由於自己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家產都在裏麵,職工和經營管理人員對企業全力以赴。企業的機製產生非常旺盛的內在動力。

綠地集團在2001年進入了上海房地產企業前三名。也就在這一年年底,沉寂多時的上海房地產市場開始升溫,但張玉良卻出人意料地作出了一個“異地開發”的決定。

那時,大規模城市改造已顯雛形。一大批外地和外資地產公司開始進駐上海。上海成了房地產企業各顯神通的主戰常張玉良已經敏銳地嗅到了“血腥”。

2001年12月,綠地率先走出上海,正式啟動第一個異地項目——南昌“濱江豪園”,此後,綠地集團先後進入了全國19個省近30個城市。“異地開發戰略”讓綠地集團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2001年底,在上海發展近10年的綠地確定了全國化戰略。但是張玉良並不知道應該去往哪裏。南昌市政府就在這時派了幾百人到上海招商,綠地表現出意向。南昌市政府方需求迫切,“什麼條件都可以,你隻要來”。

綠地以每畝4萬元受讓南昌城郊結合部1200畝土地。地屬丘陵,房子可造得錯落有致,更重要的,南昌即將大規模城市化,此處去市區兩三公裏,首當其衝。時隔未久,南昌開發紅穀灘新區,但是無地產商問津。一片荒涼的沙灘上,隻有新區政府的兩棟樓。當時南昌市委書記提出,第一批進入者地價七折,第二、第三批進入者八折、九折,第四批進入者不打折。張玉良做了第一批,開發緊鄰政府的濱江豪園,地價打了七折,但修路也算到了投資商頭上,與折扣相抵。雖然國土部有規定,這麼做是不太合適的。但是張玉良有大企業家的氣度,他隻想把產品做好。

張玉良認為,這是與政府打交道的必須步驟。不能不賺錢,但不是靠犧牲政府的利益來賺錢。反過來,有時候他覺得要加一點給政府。因為政府與企業之間不是一錘子買賣。

張玉良要通過他的智慧賺錢。張玉良通過他的智慧獲得了更多機會。

2003年,西安市委書記帶隊到上海招商。張玉良提出,除了住宅,綠地還需要有辦公、酒店等項目,為此,他可以在當地建設一個國際會展中心。那時會展中心對內地城市非常有誘惑力。綠地付錢購買會展中心用地並代為經營,西安市政府樂享其成。如此,綠地獲得與會展中心捆綁的1000畝土地。

以綠地為代表的開發商滿足了中國二、三線城市政府求大求新的欲望,所以政府願意“哄著”綠地們進入。這應該是張玉良堅持住宅與商業並舉、將超高層建築視為其商業地產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原因。2004年,鄭州市長到上海開會,看到綠地改造的仿古商業一條街“老街”,隨即找到張玉良說,“鄭州太缺這個東西,你就不要改了,把這個給我移到鄭州。”渴求至甚。一個月後,綠地進入鄭州,取得500畝土地,開建鄭州“老街”,掛牌時無人競爭。此後,與南昌相似,綠地在鄭州項目不斷。

相較其他開發商,綠地的異地擴張更為廣泛、持久、深入,因為張玉良堅信與政府合作利益長遠,從而敢於一再孤軍進入“沒人敢做的項目”。這些項目很多本身就與當地政府相鄰。“你在這個社會上做事一定要做主流,”張說,“你才有環境、才有機會。你實現自己的價值必須借助這種主導力量,要不你就沒有舞台。政府有龐大資源嘛,你要這樣想。”

綠地8年的全國化進程中,張顯示出足夠的耐心與堅定,為綠地繼續擴張積累著更大的資本。時至今日,綠地規模漸大,各地政府人脈廣布,進入陌生城市的談判時間大大縮短。2009年,張玉良到濟南考察,受到市長接待。濟南“夢寐以求提高海拔”,欲建超高層地標,綠地決定進入。張玉良給濟南市委書記寫信,濟南市委書記不認識張玉良,但在信上批示:濟南市委市政府要盡全力支持綠地在濟南的所有項目。張玉良與當地幾位官員商談超高層項目,幾乎無客套話,直奔主題,令對方吃驚,你們就這麼跟高級別官員談判?張提出將11億元地價降至8億元。幾經商討,雙方達成一致,地價不變,濟南政府將原給綠地的2000畝捆綁用地增加至2500畝。一個下午,連容積率等細節都已談妥。

2010年3月27日,上海新發展亞太萬豪酒店。

鳳凰網世博頻道對話綠地董事長、總裁張玉良時,張玉良麵對綠地是否有可能超過萬科這一問題如此回答:這個看怎麼說,我原來講的概念是我們整個企業的業務規模,可能是增長比較快,去年我們完成了740億元的銷售收入,當然從結餘數來講,可能有一些公司比我們大一點。但是就單個房地產主業本身還沒有達到飽和,我們去年是420億當年的收入。還有60億就是商業地產,我們的銷售麵積去年很好,我們銷售麵積是600多萬平方米,因為我們所處的城市的房子單價比較低,銷售麵積基本上跟萬科差不多,這是去年,是這樣一個概念。所以可以說我們進步已經很大了。但是從地產來講,可能我們有的地方跟他們還是有一些差異。

公司特色

從2006年到現在,紅穀灘這個曾經不被開發商放在眼裏的地方,已經吸引了更多的開發商紛至遝來。

而捷足先登的綠地已經先後開建了梵頓公館、中央廣嚐楓丹白露等住宅或商用項目。其中,2009年6月開工的中央廣場位於紅穀灘中心區,總建築麵積43萬平方米,包括兩座超高層寫字樓(180米)、超五星級酒店、大型國際商業中心、現代文化娛樂中心、高檔公寓等。江西省委書記到場宣布項目開工,數位省委常委、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分別致辭。

從2002年開始,綠地集團異地收益少量產出,到了2003和2004年間有穩步收獲,2005年7個城市的銷售收入開始突破10億元。

2007年,綠地集團突破了“三個300億”,業務銷售收入300億元、資產規模300億元、經營性現金流量300億元。集團的版圖擴展到全國19個省近30個城市。

綠地每到一個城市開發項目,大打“上海牌”,不僅把各地樓盤冠以“上海城”,還結合上海石庫門裏弄的建築特色,推出了“老街”和“新裏”兩個具有濃鬱海派風格的住宅品牌。在具體項目設計上,張玉良引入國際經驗、國際資源、國際人才,把世界級的資源整合利用,為綠地贏得了很高的市場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