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埋壓時,要注意調節自己的呼吸節奏,切忌呼吸快而淺。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呼吸頻率為每分鍾12~20次,當遇到地震這樣的險情時,人們處於驚慌失措或過度恐懼的狀態,呼吸容易急促,換氣頻率加快。但快而淺的呼吸容易使二氧化碳的呼出過多,而氧供應不充分,引起呼吸堿中毒,使氧解離曲線左移,組織釋放氧受阻,致機體缺氧更進一步惡化,由此導致昏迷等危及生命的嚴重並發症發生。故自救時應控製情緒,保持鎮靜,宜采用慢而緩的呼吸方式。
地震後,往往還有多次餘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黑暗的埋壓環境,當遇險人員看不到周圍的情況時,自救無處下手,這時應該冷靜下來,仔細觀察一下周圍有沒有光的縫隙,隻要是透亮的地方,哪怕再小,也很可能是壓埋物體最薄弱的地方,還可能是可以透氣的地方,應該順光掏挖,擴大縫隙,很可能就此脫離險境。即使暫時不能脫險,也會減少窒息的可能。被埋壓以後,必須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實現自救。
被埋壓時,在精神上千萬不能崩潰,要樹立生存的勇氣和信心,千方百計地保持正常呼吸,等待救援;爭取暴露雙手和頭部,保存體力。不要大聲呼喊和勉強行動,當聽到地麵有人時,想盡一切辦法發出呼救信號;防止灰塵嗆悶窒息;如與外界聯係不上,要分析並判斷自己被埋壓的位置,開辟通道,尋找脫險捷徑。
震後一般餘震不斷,生存環境可能進一步惡化,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等待救援要有一定的時間,要有足夠的耐心;盡量改善生存環境,設法脫險;聞到有毒有害氣體的異味或灰塵太大時,用濕衣物捂住口、鼻;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穩定的懸掛、易倒塌的物品;擴大並保護生存空間,設法支撐殘垣斷壁;不要隨便用水、用電,不要使用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氣體充溢。
一旦發現自己被埋壓較輕,且有可打通的通道,則應該抓緊時間,爭取盡快脫險。同時,也要注意保存體力,有時候埋壓物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能從身上清除掉的,這時候就應該有計劃地使用體力,通過多次、分批地清除埋壓物,來讓自己最終脫險。脫險後,要迅速撤離危險區域,到開闊的地方去。隻有在自身身體狀況條件和環境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才能投入對他人的救援。
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應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急躁、哭喊和盲目行動,否則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要盡可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盡力擴大生存空間,尋找利器,保持空氣流通。如果受傷,要注意止血,條件允許要進行必要的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而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內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的作用,對維持生命有幫助。
在黑暗中應該怎麼辦
從抗震科學和救災經驗來看,許多廢墟下的生命可能多已很難存活。但是,如果不幸被埋在黑暗中,仍然要充分相信生命的頑強,祈求生命的奇跡。那堅韌的求生意誌很可能奇跡般地支撐著許多生命,陰暗的鋼筋混凝土廢墟下很可能埋著無數生命奇跡,此時此刻,必須堅信生存的信念。
在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雖然人們都勸那位執著的父親放棄尋找久困廢墟的兒子,但父親咬牙堅持著,他用手挖瓦礫、搬磚頭,堅持不懈。當從角落裏傳來兒子的“爸爸是你嗎”的喊聲時,父子二人緊抱在一起,世界被感動了。
因為兒子強烈的求生意誌和父親對生存的堅信,於是有了那幅讓人淚流滿麵的畫麵、那段讓人感動的故事。其實,抗震救災史上有過無數這樣的奇跡。伊朗大地震中,一名56歲的老漢在廢墟下挺過13天;南亞大地震中,一名27歲的巴基斯坦青年在廢墟中被埋27天後竟然生還;我們更熟悉的是,唐山大地震中5名礦工被困在礦井下15天後生還。不說那麼遠吧,汶川大地震中已經出現了許多讓我們潸然淚下的生命奇跡:一個在廢墟裏打著手電筒看書的小女孩最後獲救,兩個女孩生死對話驅走死神,父親徒手刨出被埋的兒子,1歲嬰孩兒被困48小時後從廢墟中生還……
人們對黑暗很難適應,這不僅僅是因為看不見,還在心理上增加了壓力。
因地震而停電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間也很難分辨東西南北,所以手電筒隨時帶在身邊,就不會有太多的恐懼了。
傷情的自我處理
地震發生後,無論是被埋壓的人,還是設法脫險的人,身體上都可能有或多或少的傷。由於專業的醫療救援隊伍不能馬上趕到,所以在人員、藥品短缺或供應不足的情況下,進行一些地震傷害的自救措施,對於地震受傷者來說非常重要。另外,震後對身體傷害的及時自救,從另一個意義上看也是進行專業醫療救助的準備和前提。針對地震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傷害,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自救措施,避免不當的處置,是非常重要的。
1.不要堵塞頭部外傷出現的耳漏鼻漏地震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有建築物坍塌引起的人體機械性外力傷害、掩息性損傷、震後水電火氣等引起的次生傷害三個方麵。震中由於打、砸、彈擊、撞、撕拉、震動、擠壓、碰跌等方式很容易引起顱腦損傷,顱骨骨折,導致從耳朵和鼻子流出腦脊液,此時不少人習慣性的做法是仰起頭或堵住耳朵或鼻子。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導致顱內壓升高,加重顱內損傷,並且回流液體也容易導致嚴重的顱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