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地震中的自救與互救(3)(1 / 3)

對於那些被救的人要分情況處理。對救出的危重傷病員、骨折傷員,運送過程中應該有相應的護理措施。對重傷員,應送往醫療點或醫院進行救治。

應特別注意的是,救人過程中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否則將會對被埋壓者造成新的傷害。在河北唐山大地震救人過程中,救人者踩踏了已經倒下的房蓋,使房蓋下本來可以獲救的被埋壓者不幸身亡。扒挖時一定不要用利器,因利器傷人致命的事也發生過。因此,在搶救他人時,一定要用科學的方法救人,千萬不能魯莽行事。

搶救傷員時要注意的事項

每一次大地震之後都會出現很多的傷員,而采取科學的救助方法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救助生命的目的。一般來說,發現傷員應該輕輕地將其抬出,不要攙扶其行走或將其背起。另外反複使用的軟擔架盡量不要用,一定要使用硬的東西,如門板或平整的木板,把傷員固定再抬。

科學的救助方法

單人救助

(1)扶行法:適合那些沒有骨折、傷勢不重、能自己行走、神誌清醒的傷病員。

(2)背負法:適用於老幼、體輕、神誌清醒的傷病員。如有上、下肢及脊柱骨折情況不能用此法。

(3)爬行法:適用於狹窄空間或濃煙的環境下。

(4)抱持法:適於年幼或體輕、無骨折且傷勢不重的傷員。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情況禁用此法。

雙人或多人救助

(1)轎杠式:適用於神誌清醒的傷員。

(2)雙人拉車式:適用於意識不清的傷員。

(3)三人或四人式:適用於平托法搬運,主要用於有脊柱骨折的傷員。

震後救人總原則

地震後救人,時間就是生命。總的來說震後救人的原則是:

(1)在互救過程中,要有組織,講究方法,避免盲目圖快而增加不應有的傷亡。首先通過偵聽、呼叫、詢問及根據建築物結構特點,判斷被埋人員的位置,特別是頭部方位,在開挖施救中,最好用手一點點撥,不可用利器刨挖。

(2)如傷者傷勢嚴重,不能自行出來,不得強拉硬拖,應設法暴露其全身,查明傷情,施行包紮固定或急救。

(3)在互救中,應利用鏟、鐵杆等輕便工具和毛巾、被單、襯衣、木板等方便器材。

現場急救處理

在廢墟中救出傷員後,要快速地暴露其頭部,清除塵土,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應立即人工呼吸。一旦人的呼吸、心跳停止,30秒後就會發生昏迷,6分鍾後就會發生腦細胞死亡。因此,對廢墟中救出的傷員進行現場急救的幾分鍾非常關鍵。對傷員的急救原則是排除窒息和呼吸道梗阻,處理創傷性休克,處理完全性饑餓,外傷止血、包紮、固定,將其搬運到醫院或醫療點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對於長時間埋壓在廢墟下的人來說,其眼睛要避免強光刺激,因此應該對其進行特殊護理。在幸存者暴露在陽光下之前,要使用衣服或其他深顏色的布料蒙上傷員的眼睛。對於長時間處於饑餓的人,要對其進行喂食,使其逐漸恢複體力,但一定注意不能一下子喂過多食物。對於發生流血、骨折等嚴重情況的傷員,也必須按照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護理,否則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特別應注意的是,針對從廢墟中救出的傷員極容易出現休克、骨折、外傷性昏迷、腹部受傷等情況,在這些情況下掌握對傷員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另外,由於傷員在廢墟下可能長時間被重物擠壓,針對其在被救出後出現的擠壓綜合征也應該掌握救援方法。

對休克傷員的急救

休克是由各種極為嚴重的致病因素(如嚴重的創傷、出血、感染、心肌梗死等)引起的,以急性微血管循環障礙為中心環節,導致以損害生命攸關的重要髒器細胞為結果的臨床綜合征。因此,休克並不是單一而獨立的疾病,是多種危重疾病造成血容量、心功能、周圍血管阻力及血液分布等方麵的改變,以致不能滿足機體代謝需要的一種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