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曆史上的重大地震(1)(3 / 3)

在地震和火災中,舊金山遭到了徹底的破壞,共有500多條街被毀,2800多棟樓房著火,其中一半是居民住宅。公布的死亡人數約為3000人,經濟損失約5億美元,其中70%由保險公司賠償給投保人。由於損失巨大,許多保險公司無力賠償,被迫破產。

地震過後,鼠疫為災難中的舊金山又蒙上一層陰影。地震切斷了水源,一杯水的價錢曾達到50美分。當時在舊金山人中流傳一句名言:“盡快吃喝玩樂吧,因為我們明天就可能不得不搬遷去奧克蘭。”美國作家傑克·倫敦親身經曆了這次地震,寫下了著名的《舊金山毀滅了!》一文。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位於太平洋西北部邊緣的日本國關東平原南部的相模灣海海底,突然發生裏氏8.3級海洋型大地震,震中烈度為11度,導致東京都、橫濱、橫須賀三大城市完全毀滅,14.3萬人喪生。

在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接縫東側邊緣,有一條寬達數十千米,深達萬米的相模灣海溝。地震板塊學認為,太平洋板塊正是通過此海溝對歐亞板塊實施局部斜向俯衝向下沿線插入的;時而碰撞,時而擠壓,致使此間海底和“太歐板塊”邊緣一帶的地殼變動劇烈,地震非常頻繁。地震學家將此震域劃定為“環太平洋地震活動帶”,世界上76%的地震都發生在這一活動帶上;日本最大的島嶼——本州島剛好處在這一地理位置,所以日本又被稱為“地震王國”。

1923年8月30~31日,猛烈的台風在關東平原連續肆虐了兩天兩夜。9月1日,天氣突變,微風徐來,藍天白雲,晴空如洗。上午11時左右,東京都上空突然出現奇形怪狀的濃雲,並伴有狂風暴雨;約40分鍾後,風向突轉南。11時58分,“太歐板塊”猛烈錯動,隨即斜向俯衝碰撞,相模灣海溝當即下陷399.3米。刹那間,附近地麵上下跳動(P地震波)十分厲害,有如大蚯蚓爬行,一伸一縮,秒速高達6千米。距震中隻有100千米的東京都、橫濱、橫須賀等市的房屋樓宇和建築物,就在一陣陣奔雷般的“轟隆”聲中紛紛坍塌。

由於地震時正處於正午,樓房一塌,火災四起;加之當時的房屋多為木結構建築,所以易形成連串燃燒,很難控製。在東京都,震後半小時就發生火災212處。最慘烈的是,計有4萬多災民蜂擁逃聚到東京軍事製服廠那一塊約有10萬平方米的獨立空曠地上;下午16時左右,風向突變,無數火星像驟雨般襲來,引燃了剛搶救出來的物資和災民的衣褲;人海立即變成火海,當場燒死、窒息3.8萬人,隻有2000人僥幸逃生。

從廢墟中逃出來的數萬災民,被兩岸的熊熊大火逼上了橫跨隅田川的5座大橋;人多橋窄,無數的難民被迫跳入河中,有的當即被淹死,有的掙紮到岸邊,又被強大的熱浪烤死。數天後,橋頭、橋上、岸邊、水麵上到處都是被燒得烏漆墨黑的焦屍。有篇紀實報道曾這樣描述道:熊熊的大火又物化出無數強勁的上旋氣流,並演變成轉速極高的龍卷風;計有120條煙龍卷、火龍卷在市區瘋狂肆虐;龍卷到處,無一不是掃蕩殆盡。無論你是死死地抱住下沉物體,還是機警地趴下來緊貼著地麵,都是一樣統統被氣旋吹得像足球一樣瘋滾,甚至數百人也被衝卷上幾百米高空;有的僥幸躲過火龍卷、煙龍卷,最終卻逃不出缺氧(因烈火耗盡空氣中的氧氣)而窒息死亡。

在橫濱,海岸浪高達9米以上,不少建築物被卷走。在相模灣北部海底,因斷層錯動造成隆起和陷落高差達300~400米。鐵路交通樞紐也被徹底摧毀,208處大火將整個橫濱變成了火葬場;20個車站,8列火車,數十節車廂和5.8萬幢房屋先後被燒毀。據震後統計,關東大地震毀滅了57.5萬幢房屋(火燒44萬多幢),死亡14.3萬人,是日本國有史以來最大、損失最慘重的大地震。

震後不久,日本天皇將每年的9月1日詔定為“全國防災日”。這是20世紀地震史上“三大毀滅性地震”事件之一,同時又是最大地震火災,經濟財富損失(總價值折合今300億美元)最慘重的災難性大地震。

1933年四川疊溪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時50分30秒,位於北緯32.0°,東經103.7°的中國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北部發生7.5級地震,震中烈度10度。死亡人數達2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