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魏五戰 英雄輩出(1 / 3)

魏孝武帝果然是才出虎穴,又入狼口。史載孝武帝閨門無禮,有堂妹三人皆不令出嫁,名義上封為公主,實際上在宮中充當嬪妃。其中一個平原公主元明月最受他寵愛。宇文泰慫勇西魏元姓諸王把平原公主從孝武帝身邊搶出來殺掉,以消亂倫之醜。

孝武帝恨恨不平,美人被奪,悲憤可知,他不時在宮內彎弓搭箭,或以刀砍擊桌案,宣泄不平,言語之間也掩飾不住對宇文泰的恨意。宇文泰在皇帝身邊耳目甚多,聞此也做事幹脆,派人把毒藥放進孝武帝的酒裏,毒死了這位很有主見的皇帝,時年二十五歲。隨之,他立平原公主的親哥哥元寶炬為帝。

宇文泰,字黑獺,是鮮卑化的匈奴人。其父宇文肱最早是六鎮叛軍中鮮於修禮的將領。其父戰死唐河後,宇文泰又加入葛榮軍。爾朱榮擊滅葛榮後,喜歡他的驍勇善戰,授他為統軍一職。高歡滅爾朱氏後,他受賀拔嶽之托去並州查看虛實,高歡見他身長八尺,垂手過膝,相貌非凡,想留下他為自己效力。宇文泰固請返軍複命,高歡猶豫中允許他回去。過後馬上反悔,想殺掉宇文泰以絕後患,追至關口也未趕上,正如項羽不殺劉邦、曹操放走劉備、桓玄容納劉裕,最終養虎貽患。宇文泰之後最終滅掉了高歡之後。

高歡換掉皇帝後,又覺洛陽西近西魏,南近梁國,就決定遷都鄴城。命令下達後,三日即行,四十萬戶民眾狼狽就道。又任命司馬子如為尚書左仆射(此人就是爾朱榮被殺後不顧妻子隨爾朱榮一家逃跑的那位流氓文人。他當時還勸爾朱世隆反攻洛陽,魏孝武帝之死,究其根由,實賴其成),高隆之為右仆射,高嶽為侍中,孫滕留守鄴城,共執朝政。

536年,高歡率大軍造三座浮橋,在蒲阪準備搶渡黃河。第一次東西魏大戰--小關之戰拉開序幕。

宇文泰確實是兵中奇才,他對諸將說:“高歡三麵圍住我軍,搭建浮橋表示他要過河進擊,實際上是想吸引我軍的注意力,使竇泰從西進軍兩麵夾攻我們。竇泰是高歡的一員驍將,屢戰屢敗,將士必起驕心,我們發奇兵先擊竇泰,高歡則不戰而勝。”諸位將領都不以為然,認為高歡近在眼前,不戰不防反而掉頭擊竇泰,萬一出了差錯會全軍覆沒。

宇文泰的族侄宇文深與他意見相同,認為如果在蒲阪迎擊高歡軍,竇泰肯定乘機從反麵撲來,雙方夾擊下一定會失敗。他建議選精銳兵騎直出小關(在潼關之左),竇泰性急必來赴戰,而高歡行事謹慎,肯定觀望,戰勝竇泰後再回擊高歡,敵軍可破。

果然,西魏軍突至小關,竇泰猝不及防,引兵赴陣,宇文泰從馬牧澤中殺出,大破竇泰,東魏兵死傷殆盡,竇泰自殺。

由於黃河冰薄,人兵輜重無法過去,高歡隻能撤毀浮橋回軍。西魏軍從後追擊,高歡殿後的大將薛孤延一戰之中砍壞十五把鋼刀,戰事異常慘烈,最終才保得高歡一行人逃脫。雙方第一次交手,以高歡失敗告終。

高歡另一路人馬高敖曹進軍順利,從商山出發所向無前,在他率兵猛攻上洛時,被流矢射中,遍體鱗傷,其中三處是貫穿傷,死而複蘇。為安慰軍心,他馬上跳起來騎馬免胄巡城,大大鼓舞了士氣,攻陷上洛城。城克之後,他躺在帳篷中療傷,感覺自己要死掉,歎息道:“遺憾的是不見弟弟高季式當刺史。”高歡聞言,馬上任命高季式為並州刺史。

高敖曹是死於孝武帝和高歡兩個人權謀的高乾的三弟,名昂,以其字敖曹知名於當世。此人龍眉豹須,姿體雄異,自少年時代起就桀驁不馴,招聚劍客四出劫掠。《太平廣記》中載有其詩三首,其中《征行詩》:“龍種千口羊,泉連百壺酒。朝朝圍山獵,夜夜迎新婦。”可以想見他年青時放蕩不羈的生活。爾朱榮惡其英武,一度把他誘捕關在洛陽。孝莊帝殺掉爾朱榮後,知道高氏兄弟英豪,於黃河邊親自送他們還鄉招集部曲。高敖曹意氣慷慨,臨行舞劍,以示效死之心。

孝莊帝被害後,他投奔高歡,大破爾朱氏。後來孝武帝殺掉他哥哥高乾,又派人殺他,他率十餘騎奔赴晉陽歸高歡。高歡引以為大將,南征北討,立功很多。小關之戰後,高敖曹全軍而還,被授為軍司大都督,統七十六都督。

當時,高歡屬下以鮮卑將領為主,都輕蔑漢人,唯獨懼怕高敖曹。高歡在號令手下大將時,常常用鮮卑語發號施令,但隻要有高敖曹在側,他一定改用漢語講話。鮮卑將領劉貴與高敖曹不和,有一次兩個人同在一處議事,下麵有人家報告治河役夫好多人淹死,劉貴故意說:“性命隻值一文錢的漢人,隨他們死!”高敖曹聞言大怒,拔刀就砍劉貴。劉貴奔逃還營,高敖曹隨之鳴鼓召集屬下,勒兵欲攻,最後經別人勸了好久才罷手。又有一次高敖曹與北豫州刺史鄭儼祖玩握槊遊戲(一種棋類),劉貴派手下召鄭儼祖商議軍事。高敖曹不讓鄭儼祖走,並派兵把劉貴的使者用木枷夾住站在一旁呆著。劉貴的鮮卑偏將恃勢驕橫慣了,在旁跳腳喊:“枷則易,脫則難。”高敖曹聞言,從隨從手中抽出一刀,往此人脖子上猛勁一抹,說:“又有何難!”人頭落地。劉貴聞知後也不敢過來理論。還有一次高敖曹去大丞相府拜見高歡,門口護衛不讓他進去,他兜轉馬頭,彎弓搭箭,回手射殺門卒。高歡聞知後也不怪罪……由此可見,高敖曹在高歡心目中的位置是何其重要!

高歡深知屬下鮮卑士兵與漢人之間的矛盾。他左右逢源,對鮮卑人講:“漢人是你們的奴仆,男人為你們耕作,女人為你們織衣,上交粟帛賦稅讓你們溫飽無憂,為什麼還要欺淩他們呢?”又對統下漢人講:“鮮卑人是你們雇傭的兵客,得到你們一些衣物吃食,為你們防盜擊賊,能保你們安寧度日,幹嗎那麼恨他們呢?”

對於迂腐不知變通的漢族大臣,他也想方設法予以說服。一次高歡要出門打仗,一名叫杜弼的大臣請求高歡出征前先消除內賊。高歡問內賊是什麼人。杜弼說是那些掠奪百姓的鮮卑貴族。高歡沒有立刻予以作答。他下令營中軍士都搭弓上箭,高舉大刀,握鞘向前,夾道層層而立,接著命令杜弼在行列中來回走動一次。杜弼是個書生,哪裏見過這種陣勢,嚇得渾身哆嗦,冷汗直流。

見此,高歡對杜弼說:“雖然搭箭不射,持矟不刺,舉刀不砍,你都被嚇得失魂落魄。諸位勳貴將領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百死一生,雖然有人或許有貪汙冒搶的行為,但與他們平時的戰功相比,怎能相提並論?”杜弼跪地頓首,為自己冒失的舉諫表示道歉。一舉兩得,既堵住了諫官的嘴,又收買了鮮卑軍士的心。

537年,高歡自己帶兵二十萬自壺口出發趕往蒲津。第二次東西魏大戰(河苑之戰)開始。

宇文泰由於關中旱災大饑,帶著不到一萬的軍馬在恒農穀倉休整了五十多天,好容易才讓餓得幾乎皮包骨的軍士歇緩過來。聽說高歡渡河來戰,趕忙入關準備。

高敖曹帶三萬兵馬把恒農團團圍住。高歡的參謀勸說道:“西魏賊兵連年饑荒,所以冒險到陝州來搶倉粟糧食,現在高敖曹已經圍住恒農糧倉,糧食運不出去。我們最好分兵諸道,不與敵兵接戰,等到麥秋時分,敵方軍民餓死大半,宇文泰不死也得投降。所以我們最好別渡黃河。”

大將侯景也勸告,“我軍幾十萬士兵一舉前來,萬一不勝,一時難以集結兵馬。不如把大軍一分為二,相繼而進。前軍若勝,後軍全力攻上;前軍若敗,後軍可以接應,到時作為後備隊出擊迎敵。”

高歡對這兩條意見都沒有聽進去,自蒲津渡過黃河前進。

宇文泰到了渭水南岸,征召的諸州兵馬都沒有到位。他手下諸將以為眾寡懸殊,建議待高歡軍隊再往西行後才出兵相會。

宇文泰堅持不可,“高歡如果到了長安,肯定人情民心全都會降服於他。現在趁他遠來新到,正好一舉可以擊破。”於是造浮橋渡渭河,令軍士精裝帶三天糧食,距高歡軍六十裏屯軍。又派手下將領達奚武帶三個騎兵化裝成東魏軍士,傍晚混入高歡營內偵知軍中口令,昂首揚鞭,假裝成督察官,各個軍營都轉了一圈,看見有衣冠不整或不遵法紀的高歡兵士,還上前舉鞭亂打一頓,轉了個通宵,查明高歡軍中一切部署後才返回營中複命。

高歡得知宇文泰兵到,引兵會敵。

宇文泰手下李弼認為敵眾我寡,不能平地置陣,可在十裏以外渭曲長滿蘆葦的沼澤地埋伏。宇文泰覺得此計可行,命令軍士都偃旗息鼓,埋伏在蘆葦叢中,聽見鼓聲就一齊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