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的統治時代(1 / 2)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南朝梁武帝天監三年(504)六月八日,剛剛稱帝二年多的梁武帝以帝王之尊,親自在重雲殿講佛法。忽然,一位名叫誌公的大和尚“起舞歌樂,須臾悲泣”,口賦五言詩:

樂哉三十餘,悲哉五十裏。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災起。

佞臣作欺妄,賊臣滅君子。若不信吾語,龍時侯賊起。

且至馬中間,銜悲不見喜。

當時,在座的武帝、眾大臣、僧徒皆如墜雲霧,摸不著頭腦,均以為這位大和尚忽發狂癲。孰料,四十多年後,誌公和尚的預言一一驗現:“樂哉三十餘”,是指蕭衍為帝時年僅三十八。“悲哉五十裏”,是指梁朝大約享國五十年左右,蕭衍本人為帝就四十八年,近五十年。“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災起”,蕭衍八十三歲時,侯景在懸瓠上表請降,其地正屬“子地”。“佞臣作欺妄”,蕭衍聽信奸臣朱異之言,納侯景之降。“龍時侯賊起”,戊辰龍年,侯景叛亂,最終使梁武帝餓死台城,“銜悲不見喜”。

上述記載見於《隋書·五行誌》,從和尚詩意上看,似乎應該不是後人偽造,而且所預言之事,四十多年後幾乎件件成驗,比《推背圖》中模棱兩可的話可要“實在”得多。

公元501年,蕭衍因其兄蕭懿被齊東昏侯所殺,奮然興兵,終於攻破建康,開基立業,於公元502年建立了梁朝。蕭衍三十八歲做皇帝,八十六歲餓死台城深宮,“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是中國曆史上罕有的帝王現象。雖然蕭衍死後他的子孫輩分別有三任皇帝,均是命祚短促,蕭察更是小城國主,西魏擁立的傀儡,無論“正朔”與否,基本都算不上數。

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人,據說是漢代名相蕭何之後,估計也是史臣拍帝王馬屁,附會牽強亂認祖宗。

梁武帝繼位後,把“禪位”給自己的齊和帝封為巴陵王。當時,齊國的宗室基本不用蕭衍動手消滅,因為齊明帝和東昏侯基本把齊高祖和齊武帝的子孫殺了個幹淨。蕭衍稱帝前,就以齊和帝蕭寶融的名義先殺掉了湘東王蕭寶晊兄弟,後來又殺掉齊明帝剩餘的幾個兒子。由於他建國時正值壯年,用不著像劉裕和蕭道成兩個老頭子那樣有“日薄西山”的緊迫感,起先還真想把退位的少年齊和帝在南海郡養起來。他的高級謀士沈約缺德,勸他“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於是,蕭衍就派親信鄭伯禽到姑孰,送給年僅十五的齊和帝一大塊生金,逼他吞服自殺。已經“禪位”的齊和帝雖年少,風采不減帝王貴種,朗言說:“我死不需金,醇酒足矣。”鄭伯禽一看廢帝如此“配合”,也很高興,便弄來一大壇美酒。少年人神情怡然,大碗大碗狂飲,很快就沉醉不省人事。鄭伯禽上前,掐死了這位十五歲的龍種美少年。

雖殺戮齊明帝一支族屬,蕭衍對於前朝宗室還不算太殘忍。蕭道成一係的支屬蕭子恪兄弟十餘人,均被授以清閑之官,活得好好的。其實,蕭衍和南朝齊國還是同宗,不過宗屬稍疏罷了,依輩份,蕭衍之父蕭順之是齊高帝蕭道成的族弟。

南齊時代,蕭衍本人也是竟陵王蕭子良“西邸八友”之一,所以,他的文學修養確是大家(另七位是範雲、蕭琛、任昉、王融、謝朓、沈約、陸倕)。這幾個人還“立駢文之鴻軌”,詩文開創南朝一代典範“永明體”,自是才高八鬥之士。武功方麵,蕭衍盛壯之年也是軍事天才,連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都說:“蕭衍善用兵,勿與爭鋒”。但其晚年,昏聵怯懦,眼見侯景節節勝進,八十多歲的老翁,魄神全失,已經不是昔日奮起襄陽的那個蕭衍了。

內政方麵,蕭衍一方麵下達種種詔令優顯士族高門,核實譜牒,嚴防冒襲;另一方麵他一直重用寒素出身的士人,無論是早期的範雲、沈約、徐勉,還是中後期的朱異、俞藥等人,就連率七千兵士橫行魏境的大將陳慶之,也是寒人出身。因此,在用人方麵,為帝早期的蕭衍應該是很有手腕的大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