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個羅馬史,在一切猶如塵埃落定之時,可以客觀地看到募兵製的一些壞處。它首先造就了職業軍隊,原來的羅馬兵在戰爭之後回到羅馬後就會做起原來的工作,募兵製之後,這些羅馬兵回到家鄉若是發了些財的,也因為不善經營、或是發泄,便很快又一無所有了,而在回家之前就把錢用光的也不在少數。這些人成了羅馬的一大不安定的因素,況且他們也沒有土地和技能,於是便以當兵為業了,跟隨他們的將軍不再解甲,生死與共。於是,羅馬的內訌開始了,前三巨頭、後三巨頭,[5]實在就是和職業軍隊聯係在一起的。另外,元老院沒有了兵權,實際的權力都在將軍的手中,於是獨裁者的出現就不可避免了,共和國的滅亡指日可待。再另外,職業軍隊,特別是禁衛軍,在帝國時期成了改朝換代的開關,因為他們是負責保護皇帝的,暗殺和起義他們最為方便。卡利古拉[6]、尼祿[7]的死就是明證。
然而,仍然不得不說,馬略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沒有他的改革,羅馬帝國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
[1]
色諾芬(Xenophon,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55年),雅典人,古希臘曆史學家、作家。蘇格拉底的學生。公元前401年參加希臘雇傭軍助小居魯士爭奪波斯王位,未遂,次年率軍而返。著有《遠征記》、《希臘史》以及《回憶蘇格拉底》等。
[2]
小居魯士(Kurush,約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01年),波斯人,色諾芬對他很敬佩,稱他“當他被父王派出去做呂底亞,大弗裏吉亞和卡帕德西亞總督並任命為集結在卡司特盧斯平原全部軍隊司令宮時,首先是他最重信義;和任何人結約、協議,或做出任何許諾後他無論如何從不食言爽約。”
[3]
馬略(Gaius
Marius,約公元前157年~公元前86年),古羅馬著名將領,政治家,平民出身。公元前107年任執政官,針對當時羅馬軍隊兵源匱乏等弊端,實行軍事改革,取消兵役財產資格的規定,軍隊的給養、武器裝備由國家供給,加強軍隊訓練。
[4]
朱古達戰爭(公元前111年~公元前105年),當時羅馬的盟國努米底亞國內發生內戰,其國王朱古達成為羅馬的敵人,最終馬略依靠改組的軍隊,勝利結束朱古達戰爭。朱古達戰爭充分暴露了羅馬的各種問題,比如貧富差距、階級矛盾、道德墮落、司法腐敗等,但這些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繼續惡化。
[5]
前三巨頭指的是愷撒、龐培和克拉蘇,後三巨頭指的是屋大維、安東尼和雷必達。
[6]
卡利古拉(Caligula,公元37年~41年在位),羅馬的第三位皇帝,是第一位被軍隊擁護的皇帝,後被禁衛軍殺害。
[7]尼祿(Nero,公元54年~公元68年在位),羅馬史上的著名暴君,他也是依靠禁衛軍的勢力上台,因其糟糕的統治,軍隊起義,他本人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