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家說羅馬帝國的擴張是從城市到農村的過程,此種見解值得商榷,應該來說,羅馬是通過海戰而取得商業城市,而此等商業城市都可稱為保護周邊廣大農村的衛城,取之則取周邊農村,這是歐洲的經驗,和我國解放戰爭中的農村包圍城市有很大的不同。而我們也可觀察出,羅馬所征服的商業城市都有悠久的曆史,實際上而言,諸如此類的城市客觀上代表著征服之模塊化,因為這些地方既已開化若此,城市即是政權的核心,隻需取其核心則可。
這種模塊化的效果,最為明顯的是羅馬對東方的征服,因為此種征服波斯人做過,希臘人做過,羅馬人再為之就很容易了。羅馬人最為頭疼的是北部和西部,此為當時的夷蠻之地,部落林立,戰鬥也就異常殘酷而艱難了,此不待言。因此,羅馬對更遙遠的偏僻地區並沒有什麼興趣,也無更多的餘力予以征服,羅馬帝國的疆界北為萊茵河和多瑙河,而東以抵止於裏海,南止於北非的沙漠,保有整個地中海,此最為重要。
當然,也可以這樣說,正因為羅馬人不喜在外多紮軍隊,除非有戰爭而不得已,這就促使它不得不在作戰時釋放它全部的武力,以拒敵人盡可能遠的地方。我們說,羅馬帝國的邊界絕非是它作戰的邊界,但確實是它的武力所能含能量的最充分表現,在地理上的痕跡。
若按傳說[5],羅馬人的祖先自特洛伊而阿非利加,由阿非利加而意大利的艱難地尋一片土地以自安,他們的生活本就是繞著地中海順時針轉,而當他們強大的時候,他們仿佛在尋找祖先的足跡似的,一步步地統治那些曾經的逗留之地。此時,已無人敢用武力威脅它,羅馬人在地中海暢行無阻。
--------------------------------------------------------------------------------
[1]
無甲板船一般來說隻能起到運輸的作用。
[2]
三列槳出現在公元前6世紀,據說發明地是科林斯,五列槳出現在公元前4世紀,敘拉古人發明。五列槳具有三列槳的優點,比如速度快,可對敵艦進行撞擊、接舷等,同時又具有載量大的優點,可以放置重型裝備,所以五列槳後來取代三列槳成為主要的海軍力量。
[3]
色雷斯,位於希臘東北部,是希臘與東方各國接壤的橋頭堡。
[4]
亞得裏亞海(Adriatic
Sea)
地中海北部的一個海域,位於意大利半島和巴爾幹半島之間。阿波羅尼亞,亞得裏亞海東海岸城市。
[5]
參見《埃涅阿斯紀》,維吉爾著,楊周翰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