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後,還在為爭奪天下苦戰的劉邦,接見了手下大將韓信的使者。在韓信的信中,這位統兵大將很不識時務地希望劉邦分封他為代理齊王。在此楚漢相爭的關鍵時刻,這一要求很有點趁火打劫、以功相挾的味道。這使劉邦非常惱怒。
劉邦:“我困在此地,朝夕希望韓信能來救我,但是他卻來信要求我封他為代理齊王!”(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
劉邦的謀士張良、陳平卻另有看法。
張良:“形勢對漢不利,我們也很難禁止韓信稱王。不如假戲真做,就立他為代理齊王,使他守住領地,不這樣,形勢的變化對我們更不利。”(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
劉邦立刻領悟,拍案而起:“大丈夫受封為諸侯,當就當真的王,何必去當代理齊王呢!”(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
他隨即拜韓信為齊國國王。
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陳蘇鎮
韓信、彭越等漢初的異姓王,在楚漢戰爭期間,都是劉邦手下的重要將領,手握強兵。在項羽和劉邦相爭最關鍵的時候,這些人舉足輕重,他們如果倒向項羽,項羽會勝,倒向劉邦,劉邦會勝。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要求做諸侯王,劉邦不能不答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韓?信。
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劉華祝
他(劉邦)的分封是迫於當時的一種形勢,並不是一種倒退,他不那麼做就無法消滅政治、軍事上的對手-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