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要求的分封,是在秦漢之前留下的古老習俗。在秦以前,建立於三千一百年前,延續了八百年的周王朝,似乎也擁有廣袤的國土,但偌大的國家,實際上是由無數小國組成的。
在三千年前有一百八十多個,通過一千年的互相吞並,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還剩有七個。
所謂的“分封製”,是指諸侯擁有其分封土地的所有資源和收益,隻需向周王室繳納一定的進貢。諸侯的土地理論上在其死後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都是世襲。
小國的國君或者是周天子的家族成員和周王朝的功臣將領,或者是當地部落的首領。在周武王分封時有七十一國(兼製天下,立七十一國),由於實行分封製,周天子的實際統治從來沒有覆蓋過整個王國的疆域。
到了春秋時期,周朝王室衰微,“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被“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喪失,“分封製”開始崩壞。戰國時期,爭霸戰爭日益激烈。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還剩七個主要的強國和兩三個國土麵積很小的小國,那七個強國就是通常所說的戰國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