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廢除分封的皇帝,他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各郡長官有一定的任期期限,直接聽命中央政府。然而,這種被稱為郡縣製度的政治變革,並不為當時的全體臣民所理?解。
公元前214年,秦建立帝國後的第七年,一位叫淳於越的大臣向秦始皇提出了一項敏感的政治主張,他請求皇帝重新恢複分封製。
淳於越:“臣聽說,殷周兩朝能夠建國千年,是因為實行了分封製度,子孫作為封國的王可以輔佐朝庭。而今陛下統一天下,但是子孫都沒有封國,一旦有變故,誰能拯救朝庭呢?不去效仿古代而能長久的國家,從來沒有聽說過。”(臣聞之,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支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臣無輔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秦始皇令眾大臣對他的看法進行公議,丞相李斯首先反對。
李斯:“周文王與武王封了許多兄弟子侄為王,但是幾代過後,親情逐漸淡漠,為了利益相互戰爭,異姓的諸侯更是互相征伐,周天子也不能禁止。今天全國因為陛下的英明終於統一,天下都劃分為郡縣,皇子以及功臣不必分封,而是享用國家的俸祿,他們因沒有權力而無法反叛,這才是安邦定國的好製度。”(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chóu),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製,則安寧之術也。)
秦始皇認同了李斯的觀點。
分封製顯然違背了中央集權的目的,在秦始皇成為中國的無上權威後,何必再次分封掣肘皇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