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圓圓曲——清軍入關和陳圓圓的身世之謎(1)(2 / 3)

田畹要尋找依靠,為將來做打算了。

崇禎末年的一天,關外的年輕將領吳三桂來京陛見。他立刻成了京城權貴爭相結交的“香餑餑”。田畹等達官貴人豎著耳朵打聽吳三桂什麼時候有空,什麼時候能來赴宴,又喜歡吃什麼菜?人們為什麼對吳三桂這麼一個品級不高的關外將領如此重視呢?

吳三桂,祖籍江蘇高郵,出生在遼東。其父吳襄、姑父祖大壽,都是關外抗擊滿族鐵騎的主要將領。吳三桂長於兵戎,智勇雙全。

天啟末年,他曾帶二十餘名家丁在四萬滿族大軍的包圍中救出父親吳襄,孝勇之舉震驚敵我,得到了“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美譽。明朝軍隊在關外屢戰屢敗,吳三桂掌握的數千關寧騎兵不僅幸存了下來,還逐漸成為抗敵的主要力量。史載吳三桂的部隊“膽勇倍奮,士氣益鼓”,是當時王朝最後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盛世重文,亂世重兵,手握鐵騎的吳三桂自然成了各方拉攏交結的對象了。

田畹很幸運地拉吳三桂來到自家赴宴。席間,田畹自然少不了述說仰慕之情,稱讚吳三桂是朝廷棟梁,希望吳三桂能夠多關照田家。

這樣的話,吳三桂聽得多了,口頭上雖然答應下來,有沒有放到心裏去就難說了。

宴席少不了歌舞助興。陳圓圓出場的時候,一曲尚未歌罷,吳三桂的心已經全在她身上了。次次宮廷接見、場場歌舞歡宴,吳三桂都不在意,但陳圓圓的一絲一毫都讓他放在心底,神魂顛倒。陳圓圓是吳三桂心中最美麗的女子。吳三桂裝作若無其事地詢問旁人,此女子是何人啊?旁人回答,姑蘇歌姬陳圓圓,特地找來給將軍助興的。

就在吳三桂陶醉不已的時候,一個噩耗在席間傳播開來。原來李自成軍隊在河南、山西又大敗官兵,攻城略地,離北京更近了。在座的官員貴戚們仿佛看到了憤怒的農民軍揮舞的鋼刀,明晃晃地令人心寒。田畹恐慌地湊過來問吳三桂:“賊寇將至,我們這些人怎麼辦?”

吳三桂趁機說:“如果能以陳圓圓相贈,我首先保護君家無恙。”田畹大喜,當即答應把陳圓圓送給吳三桂。用一個歌姬換取全家人的安全保障,田畹覺得這筆買賣很劃算。

陳圓圓就這樣稀裏糊塗地成了吳三桂的女人。疲倦的她,不禁打量起吳三桂來。這位將軍沒有想象中高大魁梧的武人形象,也沒有官場中的富態,而是與陳圓圓年紀相差不大,平凡中透出英武之氣的俊朗形象。陳圓圓覺得這一次自己似乎不像之前兩次那麼倒黴了。而吳三桂得到陳圓圓之後,驚喜地發現在驚人美貌和善歌善舞背後,陳圓圓還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知書達理,善解人意,盡管屢受傷害卻堅強平淡。短短幾天接觸,陳圓圓不卑不亢,也發現吳三桂在風風光光的表象背後,有著一顆迷茫的心。他對時局沒有把握,又躊躇滿誌,希望能夠在亂世中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兩顆年輕的心,在亂世中偶然碰撞在一起,相互了解,相互欣賞。

吳三桂愛上了陳圓圓,要娶陳圓圓為妻,而且還要帶陳圓圓去遼東前線。他希望兩人能夠長相廝守。

吳襄對陳圓圓的到來卻頗有微詞。陳圓圓的出身太讓他說不出口了。吳家雖然不是貴戚世家,但父子兩代畢竟也是朝廷將領,婚姻嫁娶不能不講究門當戶對。吳襄堅持不同意兒子娶一個歌姬為妻,隻同意陳圓圓作為一個妾進吳家的門。他也反對兒子把陳圓圓帶到前線去,那樣做太招搖了,太犯官場的忌諱了。你吳三桂是來北京公幹的,結果帶回一個名妓,別人會作何感想?對手們又會怎麼詆毀你?

況且,讓陳圓圓一個弱女子身陷軍營,也不符合明朝的軍隊製度,對陳圓圓本人也不好。

吳襄堅持要求吳三桂把心愛的陳圓圓留在北京,獨自去前線。

吳三桂覺得父親的話也有道理,就接受了,在朝廷的催促聲中,他告別了愛人陳圓圓,回遼東前線去了。他從來不是一個堅持己見的人。

衝冠一怒為紅顏?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初一,文獻記載京城的天氣是“飛沙咫尺不見,日無光”。沙塵暴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呼嘯、肆虐,無人可擋。許多官員都精通天象,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有官員占卜一卦,卦文上說,將有暴兵破城之災。沒幾日,鳳陽祖陵發生了地震。初九,兵部收到“大順皇帝”李自成派人送來的文書。李自成宣稱如果明朝不同意和他裂土而治,崇禎帝和他平起並坐,農民軍就要對北京城發動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