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時間倒回,再說當多爾袞意外收到昔日對手的求援書信,當即明白了吳三桂的處境。他非常清楚,現在吳三桂是站在低處求自己。
“裂土酬謝?”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條件。但多爾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還要吞並吳三桂手中的山海關明軍,占領盡可能多的土地。
多爾袞一邊在腦海中盤算:除了要山海關,還要求什麼地方呢?京城,直隸,山東?他馬上下令清軍改變進軍路線,直趨山海關,並給吳三桂回了一封信:“伯雖向守遼東,與我為敵,今亦勿因前故尚複懷疑。……今伯若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一則國仇得報,一則身家可保,世世子孫長享富貴,如山河之永也。”
途中,多爾袞再次接到吳三桂的告急文書。吳三桂什麼都沒說,隻是請求多爾袞“速整虎旅,直入山海”。在吳三桂和大順軍之間,多爾袞喜歡吳三桂。為了避免大順軍占領山海關,遏止清朝內侵,多爾袞下令全軍以二百裏速度急行軍。當晚清軍到達距山海關外十裏的地方,已經能夠看到山海關上的烽火,甚至能隱約聽到大順軍和吳三桂部的廝殺聲。
多爾袞慢悠悠地下令全軍紮營休息,並派人告訴吳三桂:本王到了。
吳三桂心裏必然經曆了一番掙紮,但是曆史留給他選擇的餘地很小,時間非常有限。手中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砝碼、在死亡線上苦撐的吳三桂慌忙帶領親信多人到多爾袞麵前稱臣迎降。生的渴望壓倒了其他考慮,一個明朝名將從此定格為了清朝的“平西王”。
關內大順軍與吳三桂軍酣戰正急,逐漸取得了優勢。突然,清軍鐵騎馳入,萬馬奔躍,矢石如雨,大順軍慌忙迎戰。兩派三方戰成一團,大順軍漸漸不敵。李自成沒有預料到吳三桂這麼快就與清軍合兵,知道形勢不可挽救,驅馬後撤。大順軍隨之潰回北京。清軍也受到沉重打擊,追擊後縮回山海關休整。
奇怪的是,北京的大順政權因山海關戰敗而頃刻間由盛轉衰。先是北京人心惶惶,再是李自成匆忙稱帝,全軍退回陝西。後人有的說是起義軍經不起都市豪華生活的誘惑,日趨驕奢淫逸,導致軍心渙散,實力衰微;也有人說華北長期戰亂,而大順軍遊蕩成性,缺乏根據地和物質儲備,支撐不起一個新的王朝;更有人考證出當時的北京城正在流行鼠疫,消耗了大順軍的實力,逼走了李自成。反正,客觀結果又幫了清軍一個大忙。與大順軍一樣,多爾袞也幾乎兵不血刃就占領了北京。李自成沒有使用上的明朝降官,幫忙多爾袞迅速建立起了統治。
三
李自成戰敗後,將吳之父及家中38口人全部殺死,然後棄京出走。幸運的是,陳圓圓並沒有慘遭毒手,活了下來。
吳三桂在北京城裏重新奪回了陳圓圓。物是人非,重逢後的吳三桂已經不是陳圓圓第一次看到的那個明朝將軍,而是引清軍入關的“平西王”了。“民族大義”,陳圓圓還是懂得的。但是她更懂得“身不由己”。陳圓圓的一生,是不情願的一生,美好的目標並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況且,陳圓圓即便認為吳三桂是賣國漢奸,又能如何?
她隻能跟隨吳三桂,眼看著愛人做清軍前驅,南下攻城略地,成了清朝戰車的重要部分。
清朝建立後,吳三桂抱著殺父奪妻之恨,晝夜追殺農民軍到山西。陳圓圓跟隨吳三桂由秦入蜀,然後到貴州雲南等地。清朝授權吳三桂“永鎮雲貴”,實際上是默許吳三桂在西南行割據之實。吳三桂到達了一生權勢的巔峰,在西南說一不二,他的勢力還遍布南邊半個中國。同時,吳三桂成了天下“人皆可殺”的大漢奸。明朝移民將他看做是亡國頭號罪人,不少人晝夜思索如何殺掉吳三桂。陳圓圓受吳三桂所累,聲名隨之惡劣,也被視為賣國奸賊。
《武進縣誌》記載:“圓圓,金牛裏人,姓陳氏,父業驚閨,俗稱陳貨郎。崇禎初為田戚畹歌妓,後以贈吳逆三桂……三桂鎮雲南,叩圓圓宗黨,謬以陳玉汝對,乃使人以千金招之。玉汝笑曰,吾明時老孝廉,豈為人寵姬叔父耶?謝弗往。陳貨郎至,三桂觴之曲房。持玉杯,戰栗墜地,圓圓內慚,厚其賜歸之。”這裏說吳三桂入清後去江蘇尋訪陳圓圓的親人,找到了一個叫做陳玉汝的老頭,說是陳圓圓的叔父。結果老人家說自己是明朝的孝廉,怎麼也不肯做漢奸寵姬的叔父。好容易找了一個陳貨郎請到雲南,陳貨郎因為害怕而失態,陳圓圓覺得慚愧不已,隻能厚賜送還。親人感情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