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圓圓曲——清軍入關和陳圓圓的身世之謎(3)(2 / 3)

關於陳圓圓在明朝滅亡之後的生活,傳說多於史跡。她的史料本來就少,入清以後更像是被人遺忘了一樣。

話說,吳三桂晉爵想立陳圓圓為正妃。陳圓圓托故辭退,吳三桂隻好另娶他人。不想新立的正妃悍妒,對吳三桂的愛姬多加陷害冤殺。陳圓圓隻好獨居別院。陳圓圓逐漸被吳三桂冷落,對吳三桂漸漸離心。吳三桂曾陰謀殺她,陳圓圓得悉後,遂乞削發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繡佛,以女道士卒於雲南。還有一種說法是,陳圓圓的確出家了,改名寂靜,字玉庵。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宣布獨立,康熙帝出兵雲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沉於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可見,有關陳圓圓的最後死亡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陳圓圓出家做了尼姑,在吳三桂反叛失敗前就已經病死了;還有一種說法是陳圓圓死於破城之日。在第二種說法中,陳圓圓的死法又存在自縊而死、絕食而死或投滇池而死幾種說法。

昆明周邊地區流傳著許多陳圓圓結局的傳說。一種說法是陳圓圓對吳三桂反清複明的前途沒有信心,提前在昆明周圍建了十餘座尼姑庵,現存的妙法庵、白衣庵、金蓮庵、紫衣庵都是她當年建的。建成之後,陳圓圓挑選外貌與自己相像的女子,入庵當住持。她自己則不定期到各座尼姑庵裏居住修煉,久而久之,每個尼姑庵都說陳圓圓住在她們那裏。結果,誰也不知道陳圓圓到底在哪座尼姑庵裏,究竟誰是真的陳圓圓?還有一種說法是陳圓圓在昆明城破之時,喬裝逃走,不知所終。

康熙時陸次雲的《圓圓傳》所述的陳圓圓的故事比較完整。他說吳三桂在雲南被封為“平西王”後,建蘇台,營郿塢,華貴無比,陳圓圓常歌“大風之章”向吳三桂獻媚,吹捧他“神武不可一世”,因而受到吳三桂數十年如一日的專房之寵。後來吳三桂叛亂也是出於陳圓圓的“同夢之謀”。陳圓圓的結局是和吳三桂一起“同歸殲滅”。至於如何被“殲滅”,陸次雲沒有說明細節。我們可以做被清軍所殺或作為罪囚被處死兩種解釋。

《龍門陣》2006年第4期刊登了《陳圓圓花落峨眉山》一文,為陳圓圓在清朝的人生軌跡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說法。文中說:“已五十多歲的陳圓圓和侍女娥眉來到峨眉山,立即愛上了這座仙山。她在山中樵夫的引導下,尋尋覓覓,最後在今洗象池寺後避風的山林中,以原木為牆,以野草作頂,建起了能避風擋雨的茅庵,開始了帶發修行的生涯。在峨眉山的花開花落、雲起雲飛中,和宮女娥眉相依為命,青燈黃卷,清靜度日……當吳三桂被清朝處以極刑的消息傳來峨眉山,早預知其結果的陳圓圓,此刻還是深為悲痛,於茅庵內焚香禱告了一夜。在洗象池外淒厲悲涼的猿啼聲中,在眼前嫋嫋盤繞的青煙中,她想起了過去吳三桂對自己的恩愛,以及為了她作出的種種非義之舉,不覺黯然神傷,也深感罪孽深重。如果當初吳三桂聽自己的勸說,和南明王朝聯絡聯合反清,作出讓天下人稱頌的大義之舉,以洗雪引清入關的不齒;到了雲南後不要急於向清廷邀功,去緬甸捉回永曆皇帝斬而殺之……就不至於越陷越深。自己這生有太多的‘如果’,但每個‘如果’後麵的結果都是不確定的。她知道這都是命,是無法用正常的邏輯或道理來推斷和解釋的。看茅庵前花開花殘,任山穀中雲卷雲飛,又是若幹年過去了,寂靜法師陳圓圓終於平靜地走完了人生曆程,為自己是是非非的一生做了個了結。”也就是說,該文認為陳圓圓是在峨眉山出家,並且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