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叔嫂情——同治中興和慈禧的掌權之路(3)(2 / 3)

丁寶楨親自來會安德海。安德海起初還很囂張,見到丁寶楨還趾高氣揚,不肯下跪。丁寶楨一示意,就有一個軍官過來狠狠地摁住安德海的頭,把他給摁跪在地。

安德海質問,丁寶楨,你認不認得我?

丁寶楨說,當然認得,抓的就是你安總管。

安德海反問,憑什麼抓我?

丁寶楨說,就憑你“私自出宮”一條,我不僅要抓你,而且還要殺你呢!

安德海辯解,我可是奉旨出宮,為皇上采辦龍袍。

丁寶楨說,聖旨在哪裏?你說你是奉旨欽差,就真是欽差啊?

安德海咬咬牙,狠狠地說,丁寶楨,你殺不了我。你等著。

丁寶楨肯定地說,安德海,你這回是死定了。不僅是我要殺你,還有許多人早就想殺你了;單憑我一個人的確殺不了你,但其他人會幫我殺掉你的。

丁寶楨為什麼這麼說?他說的“其他人”又是誰呢?

首先是恭親王、領班軍機大臣奕,他對安德海恨之入骨,早就想除掉安德海了。

宮廷政治布局錯綜複雜。安德海以為抱住慈禧太後的大腿就可以了,不想他的飛揚跋扈和無所顧忌,很輕易地得罪了其他政要。安德海仗著慈禧的寵信,貪得無厭,多次向朝臣們索要金銀錢財、幫人買官求官。奕一概不買安德海的賬,可能還搬出祖宗禁止宦官幹政的規矩對安德海有所訓斥。安德海就恨上了奕,在慈禧麵前進讒言,給奕小鞋穿。一次,奕請見慈禧,看到太後正同安德海閑聊,安德海談天論地,神態輕浮,甚為隨便;慈禧也同之親昵忘形,竟然沒有接見恭親王。奕非常惱怒,退下來就對他的親信說:“非殺安,不足以對祖宗、振朝綱也。”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慈禧廢黜了奕的“議政王”資格,在朝野麵前大大出了奕的醜。據說這次巨大矛盾的發生,和安德海從中搗鬼不無關係。

所以,奕早就想除掉安德海了,隻是苦於沒有機會,也忌諱慈禧的庇護。

當然了,奕沒有殺死太監總管的權力,即使有機會也需要請來聖旨才行。辛酉政變後,政令最後需由兩宮太後認可,再通過小皇帝同治的玉璽蓋章確認。所以,奕要殺安德海除了要找到確鑿的證據,還需要太後與小皇帝的協助。

也怪安德海的人緣實在太差。同治小皇帝是第二個對安德海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的人。慈禧太後對同治皇帝的要求很嚴格,安德海狐假虎威,對同治的要求也很嚴格。同治對安德海不客氣,安德海更不客氣。他常跑到慈禧麵前說同治的壞話,惹得同治被慈禧責罵多次。同治恨死安德海了,曾做了個泥人然後一刀砍下它的腦袋。

旁人就問了:“皇上這是何意呀?”同治毫不掩飾地說:“殺小安子!”

安德海出京采辦之前,按製度要請示同治皇帝。慈禧太後替安德海在同治麵前打了聲招呼,同治口頭讚同,既沒有正式同意更沒有給安德海詔書或者證物。一和慈禧分開,同治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慈安太後。

為什麼告訴慈安呢?因為慈安是第三個想設計鏟除安德海的人——您看看,安德海的仇人都是些什麼人啊,他怎麼可能幸免呢?

我們知道慈安是個好脾氣的太後,竟然也對安德海的行徑看不下去,可見安德海得罪了多少人。安德海依恃慈禧的寵信,竟然把慈安也不放在眼裏。慈安太後看他行為跋扈,不守朝廷規製,極為不滿。

安德海離京後,慈安、奕和同治就開始想方設法怎麼繞開慈禧,把安德海正大光明地正法。剛好安德海離京前後,慈禧生病了,休養期間不處理政務。慈安趁機建議讓同治皇帝學習處理政事。慈禧也同意了。於是,地方的奏章和每天的廷議都送給同治皇帝,由慈安和奕協助著處理。這下子,“殺安三人組”可以繞開慈禧直接處理安德海了。

奕從安德海必經的各省督撫中挑中了清正剛硬的山東巡撫丁寶楨,把他召進了京城,特地提到了安德海的事情,暗示一旦安德海行為不法,可以就地拿辦。

所以,當安德海被緝拿後,丁寶楨才能那麼肯定安德海這回必死無疑。

丁寶楨的奏報送抵朝廷,朝廷很快發回意見:該太監擅自外出,不用審訊,就地正法。

朝廷處理奏報,其中有什麼波折呢?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慈禧還在生病(也有人說慈禧正在看戲),並不知道安德海被緝拿的消息。恭親王奕稟報同治皇帝和慈安太後,三人召見軍機大臣,很快討論出了就地正法的意見——正如“殺安三人組”之前設想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