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叔嫂情——同治中興和慈禧的掌權之路(5)(1 / 2)

皇帝說:“師傅快起,此非常時刻,我就要不行了!”此時鴻藻、皇後皆失聲痛哭。皇帝問皇後說:“我如不諱,必立嗣子,你是何意,可快說明。”皇後說:“國懶(賴)長君,我不願居太後之虛名,擁委裘之幼子,而貽宗社以實禍。”皇帝聽後笑了笑:“你這麼知禮,我就無憂了!”乃與師傅謀,以貝勒載澍入承大統。且口授遺詔,令師傅就榻而書之,凡千餘言,書成,皇帝說:“明日或能再見一麵!”李鴻藻出宮,戰栗無人色,趕忙跑到慈禧後宮,請急對。慈禧召之入,李鴻藻把遺詔進呈慈禧。慈禧閱畢,怒不可遏,立碎之,擲於地,叱鴻藻出。

而後命盡斷同治帝的醫藥飲膳,不許入乾清宮。沒多久,人們就聽到了皇帝的死訊了。

在這裏,同治皇帝對身後事做了布置,選擇年長的載澍繼任皇帝,並且誇獎阿魯特氏皇後不爭名位,識大體顧大局。慈禧為了繼續把持朝政,不能讓年長的皇帝繼位,最後選擇了年幼的光緒登基。為了實現目的,在李鴻藻的協助下,慈禧撕毀了同治的遺詔,還涉嫌害死了同治皇帝。

還有一個說法是,遺詔由同治交給了阿魯特皇後。慈禧就必須把阿魯特皇後和遺詔一起消滅掉了。慈禧從阿魯特皇後那裏看到真正的遺詔後,狠狠地用遺詔扇皇後的臉,說:“你害死了我的兒子,還想做皇後嗎?”

慈禧迅速把侄子兼外甥光緒扶上了龍椅。阿魯特皇後在宮廷的處境既危險又尷尬。喜歡她的同治皇帝已經死了,而一貫討厭她的慈禧太後開始淩辱她。繼位的光緒皇帝是同治皇帝的堂弟,是以承繼鹹豐帝為子登基的。那麼,阿魯特皇後既不算皇太後(慈禧依然是皇太後),又肯定不能算是皇後,在宮中以何名義立足呢?處境危險,前途茫然,阿魯特氏寫了一張紙條,詢問父親崇綺現在應該怎麼辦。崇綺在字條上批了一個“死”字,轉給女兒。絕望的阿魯特氏帶著肚子裏的胎兒自殺了。

阿魯特氏自殺後,慈禧依然沒有放過她。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5月,禦史潘郭儼請求更定阿魯特氏的諡號:“同治皇帝賀崩不到百日,皇後也駕崩了。民間紛紛傳聞,有說皇後是悲傷過度而死的,有說皇後是絕食殉節的。現在不表彰阿魯特氏,何以告慰她的在天之靈?”慈禧批示潘郭儼的奏請“其言無據”,是荒謬狂妄之語,下旨將其罷官。我們很自然認為慈禧始終厭惡阿魯特氏,不希望還有人提到這個兒媳婦,更不願聽到百姓還對她“道路傳聞”。

慈安與奕之死

同治朝皇帝的家事,從太後皇叔開始,說到宮廷鬥爭、皇帝身亡、皇後自殺,應該算是完了。我們在最後還要交代一下同治朝另外兩個靈魂人物的結局:一個是慈安太後,一個是恭親王奕。

慈安太後死於光緒七年三月初十(公元1881年4月8日),時年44歲。

慈安太後是“暴亡”的。之前一段時間,倒是慈禧太後身體不好,不能理政,都是慈安一個人在垂簾聽政。結果生病的慈禧太後沒有死,慈安太後倒是在一天晚上突然死了。兩宮太後共同聽政,慈安的死,最大的受益者是慈禧。考慮到這兩點,許多人認為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

民間傳說慈安發現了慈禧的醜行,被慈禧滅口了。據說有一個姓金的男伶,受到慈禧專寵,隨意出入宮禁。那一段時間慈禧生病,慈安就到慈禧的住處探病,正撞上慈禧和金姓男伶躺在一起。慈安太後是鹹豐皇帝的皇後,在禮法上地位高於貴妃身份的慈禧太後。她見狀就“痛責”了慈禧。慈禧嚇得當場認錯,並誅殺了那個男伶,但同時也對慈安起了殺心。

流傳更廣的一個說法是,鹹豐皇帝臨終前給慈安留有遺詔。鹹豐皇帝看出慈禧的權力欲很強,心計重,擔心日後皇權旁落,專門寫下遺詔限製慈禧。遺詔內容是如果慈安日後發現慈禧有獨攬朝政、專權獨斷的情況,可以召集大臣懲治慈禧。多少年過去了,慈安和慈禧都相安無事。據說慈安生病的時候,慈禧還曾割肉給慈安治病。慈禧的溫良恭謹讓慈安產生了錯覺,以為不會出現鹹豐擔心的情況。她天真地把鹹豐的遺詔拿出來給慈禧看了,看完說姐妹互信互敬,先帝的擔心是多餘的,於是就把鹹豐的遺詔給燒了。可慈禧知道慈安手中竟然握有定時炸彈之後,內心大驚,表麵對慈安表示感謝,回去後就籌劃著如何除掉慈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