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情況非常緊急,因為誰也不清楚這幫洋人最後會幹什麼?會不會像燒圓明園那樣,把紫禁城也燒了。當然西行帶不了那麼多人,因為人多了就會成為負擔。但是因為當時光緒是皇帝,而我是皇後,同時又是老太後的親侄女,要帶也隻能帶我和皇上走。而其他的一些親屬就地回娘家躲避,妃子們也不例外。可是當時的珍妃非常氣盛,不服從老太後的指揮,並當場頂撞了老太後。在那個緊急時刻,珍妃一直對老太後說:‘我是光緒的妻子,我要跟著去。您有偏見,皇後是您的侄女,所以您帶她走。所以我也請求您帶我走。’這就讓老太後非常難堪,帶走一個珍妃,就必須帶走瑾妃,還有其他的一些人,所以要開這個口子很難,加上洋人已經打到北京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於是老太後當時非常不高興,認為珍妃根本不識大體。”
“從另外一層上講,本來老太後就對珍妃平日的作為有點不高興,再加上這緊急時刻的頂撞,老太後氣得臉色發白,直打哆嗦。在皇宮裏,大清朝幾百年來從來沒有人敢於這麼頂撞太後,即便是皇上都從來沒有過,何況一個珍妃。老太後也是一個非常要臉麵的人,所以氣得當時抬腳就走,珍妃一直跟著老太後說自己的理由,於是就來到了距離珍妃住所不遠處。珍妃這時候還不死心,對太後說:‘我是光緒的妻子,就要跟皇上在一起,不在一起,寧願死。活著是皇家人,死了是皇家鬼。’老太後一聽,就更加生氣,本來火燒眉毛的事情,哪還有時間吵架啊,於是就對珍妃說:‘你願意死就死去吧!’當時說話的地方不遠處就有一眼井,於是珍妃緊走兩步,說:‘那既然這樣,我就死給你看。’於是直接就奔井口去了。老太後一看情況不對,這孩子跟我頂撞兩句,怎麼還真的去死啊!於是對崔玉貴說:‘趕緊去拉住她。’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當崔玉貴跑過去的時候,珍妃已經跳下去了。老太後一看沒辦法了,內憂外患啊,於是沒來得及管她,就走了。”
按照隆裕的說法,珍妃堅持要隨太後皇帝一起逃難,慈禧不允許,兩人發生了激烈爭吵,說了過火的話。最後珍妃自己跳井了,慈禧讓崔玉貴去拉,結果沒拉住。事後,慈禧將珍妃的死歸罪於崔玉貴。德錫家的人證實,崔玉貴一度被趕出宮來,無處容身,被桂祥家收留了幾年,最後慈禧鬆口,崔玉貴才回到宮中。
但是根據慈禧身邊宮女和太監們的回憶,勾勒出來的珍妃落井的經過,卻和隆裕的講述大不一樣。伺候過慈禧的一個何姓宮女的相關回憶是:
逃跑是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即庚子年的7月21日。
頭一天的下午,老太後在樂壽堂屋裏睡午覺。我和往常一樣,陪伴在寢宮裏,背靠西牆,坐在磚地上,麵對著門口。這是侍寢的規矩。突然,老太後坐起來了,撩開帳子。平常撩帳子的事是侍女幹的。那天很意外,嚇了我一跳。老太後匆匆洗完臉,一聲沒吩咐,竟自己走出了樂壽堂。我們跟隨老太後走到西廊子中間,老太後說:“你們不用伺候。”這是老太後午睡醒來的第一句話。我們眼看著老太後自個兒往北走,進了頤和軒。大約有半個多時辰,老太後從頤和軒出來,鐵青著臉皮,一句話也不說。我們是在廊子上迎老太後回來的。晚上便有人偷偷地傳說,老太後賜死珍妃,讓人把珍妃推到井裏了。我們更不能多說一句話。
珍妃落井當日守衛樂壽堂的太監唐冠卿的回憶是:聯軍入京,崔玉貴率快槍隊四十人守蹈和門,予亦率四十人守樂壽堂。時甫過午,予在後門休息,突覘慈禧後自內出,身後並無人隨侍,私揣將赴頤和軒,遂趨前扶持。乃至樂壽堂後,後竟循西廊行,予頗驚愕,啟曰:“老佛爺何處去?”曰:“汝勿須問,隨予行可也。”及抵角門轉彎處,遽曰:“汝可在頤和軒廊上守候,如有人窺視,槍擊勿恤。”予方駭異間,崔玉貴來,扶後出角門西去,竊意將或殉難也,然亦未敢啟問。少頃,聞珍妃至,請安畢,並祝老祖宗吉祥。
後曰:“現在還成話麼,義和拳搗亂,洋人進京,怎麼辦呢?”繼語音漸微,噥噥莫辨,忽聞大聲曰:“我們娘兒們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雲未犯重大罪名。後曰:“不管有無罪名,難道留我們遭洋人毒手麼?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懇。旋聞後呼玉貴。貴謂妃曰:“請主兒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我耶!”貴曰:“主兒下去,我還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予聆至此,已木立神癡,不知所措。忽聞後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掙扭之聲,繼而怦然一響,想妃已墜井矣。斯時光緒帝居養心殿,尚未知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