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相當一部分營銷人員認為:公司是老板的,我不過是個打工的罷了,有什麼好處都讓老板得了,工作幹得再出色,產品銷售得再多,得到好處最多的還是老板。因此,這樣的營銷員工作起來像一架機器一樣缺乏活力,按部就班,漫不經心,沒有熱情,得過且過,做什麼事情都不全力以赴。其結果是,工作多年,依舊業績平平,得不到老板的器重,更與成功無緣。
還有的營銷員缺乏責任心,認為自己僅僅是公司的雇員,所以不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他們認為:做好做壞,是否能取得成績,都是公司的事情,與自己無關。這種思想其實是把自己人生的成功寄托在別人身上,持這樣的態度工作,自然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對於這些人來講,最大的錯誤就是認為自己是為別人工作,而不是為自己工作。
這些營銷人員之所以缺乏進取心,消極被動,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極強的成功欲和企圖心。
有一個公司,在招聘營銷人員的時候,經常會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做營銷人員?”對於這個簡單的問題,大部分應聘者都回答:“我喜歡這個有挑戰性的工作”,也有一部分應聘者說:“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等等。但是有些應聘者會很直白地說:“我是為了賺到足夠多的錢”或者是“為了以後自己當老板開公司”。
結果,那些言辭冠冕堂皇的人全部沒能得到這份工作,而直接表達了自己欲望的那些人則被錄用了。
誠然,“為了賺錢”這樣的說法似乎有點俗氣,“為了以後自己當老板開公司”有些狂妄,說這類話的應聘者之所以被錄用,就是因為招聘者能夠從這些回答中,看到應聘者所擁有的強烈的企圖心,而那些落選的應聘者就是因為太“安分守己”了。顯然,沒有足夠的欲望,怎麼會有足夠的動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一個優秀的營銷人員之所以取得很好的業績,就是因為他對獲得成功有永不滿足的欲望。這種強烈的情感,會讓他在麵對困難的時候,擁有一顆永不言敗的決心。即使是一次次遭到拒絕,他們也絕不會退縮。正是這種積極主動的心態,幫助他們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
據一份有關資料統計,80%的成功企業家都是營銷人員出身。如我們所熟知的香港首富李嘉誠、金利來創始人曾憲梓、正泰電氣創始人南存輝、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等很多成功企業家,他們都是從營銷人員起步,最終走向成功的。如果給這些營銷人員中的佼佼者找一個共同點的話,那就是他們都有非凡的野心。
由此可見,一個營銷人員最終是否能取得超人的成績,取決於是否擁有強烈的企圖心。強烈的企圖心也就是野心,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就是貪婪,就是永不滿足,永遠向前。對於一名營銷人員而言,人的貪婪天性能傳遞無窮的動力,使自己不斷地跨越障礙,創造營銷奇跡。
一個成功欲極強的營銷人員,在遭到客戶拒絕,沒有達成交易的時候,對成功的渴望會使他迅速從負麵情緒中走出來,找出被客戶拒絕的原因,進行自我調整,使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從而柳暗花明,使銷售業績步步提高。
有這樣一個營銷人員,在連續兩個月的時間裏銷售業績不斷地下降。於是,他被經理叫去談話。
經理說:“你的工作是怎麼幹的,怎麼連續兩個月業績下滑?你要清楚,這可是銷售旺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