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看時間不如看體質
關於水果應當什麼時候吃的問題,很多人都覺得困惑不已。一位朋友堅持不到飯後兩小時不碰水果,而另一個朋友一定要等到開飯前半小時才吃。還有一位朋友訴苦說,她聽說飯前和飯後一小時內都不宜吃水果,可是她在兩餐之間工作很忙沒時間吃。想要晚上吃吧,偏偏又有文章說,晚飯後什麼都不能吃!
我對她深表同情。都說中國人總是活得太累,連吃個東西,都要這樣瞻前顧後的。不由想套用那段著名的詩:“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我不能說我想你/
而是
明明愛你
/卻不能夠把你放進嘴裏……”
於是我認真回想其它國家和地區的規矩,發現其它地方似乎對吃水果的時間不那麼嚴苛。一位台灣教授告訴我,台灣平均每人每年吃掉三百多斤水果,而且並不考慮是否餐後兩小時才享用。西方人更是把水果看得如同蔬菜一般,無論製作沙拉,還是製作甜點,都是用餐時食用。英國營養專家認為國民吃水果數量不足,鼓動政府出錢給每個孩子每天發放一個免費水果,卻完全沒有提示吃這隻水果的時間。
餐前不能吃水果,有道理嗎?
其實,與其說餐前不能吃水果,不如說“空腹不能吃水果”。一種顧慮是,空腹時胃中酸度較高,再吃富含有機酸的水果,對胃有一定刺激。另一個理論是,水果中含有大量單寧,和胃酸結合,容易產生結石。
看來,對於胃酸過多的人來說,空腹吃酸度高的水果可能有害;單寧過多的水果,比如柿子,空腹吃可能和胃中粘蛋白作用而導致不適。過去貧困時代中,有些地方的人用柿子替代糧食充饑,的確會發生柿石症,是吃得很多而且經常吃的時候才會發生這種嚴重後果。但是,其它水果呢?它們似乎無辜受害了。如今水果味道越來越甜,酸度越來越小,澀味也日益淡薄,這種擔心漸漸失去物質基礎。
還有一項理論,說水果糖分比較高,空腹吃容易產酸,並造成呃逆,等等。顯而易見,這個理論不能成立。因為糖分在胃裏根本不會消化,而是在小腸中消化的。如果糖分較高便不能吃,那麼飯前連巧克力、餅幹和水果糖都不能吃了,因為它們更是高糖分食品。
總之,餐前不能吃水果,僅限於柿子、酸杏等少數水果。蘋果梨桃、橙子橘子、西瓜甜瓜、草莓芒果……絕大多數水果都可以放心地飯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