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吃主食還是後吃主食?
在餐館當中,主食總是最後才問的。待到主食上桌,大部分人已經酒足菜飽,對主食不屑一顧,或者草草吃上幾口了事。如此,一餐當中的能量來源顯然隻能依賴脂肪和蛋白質,天長日久,血脂升高的問題在所難免。
對於那些胃腸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來說,大量油脂燒製的雞鴨魚肉是不好消化的,如果早一點吃主食,就可以減輕胃腸的壓力。
餐館的主食,除了精白米飯,細軟麵食,就是酥點、包子、餃子、炒飯之類。前麵提到,精白米飯和白麵饅頭營養價值不高,而且升高血糖很快,但它們至少沒有太多脂肪。而其他花色主食是既有油,又有鹽或糖,而且也沒有粗糧在裏麵。
已經吃了那麼多的高脂肪菜肴,油和鹽已經相當過剩了,主食還要再加油加鹽,有什麼必要呢?但是,如果不加,就覺得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別人似的,好像如此才算足夠高檔。
其實,我們的祖先發明那些小吃,基本上是為了在菜肴很少的情況下把主食快樂地吃下去。發明烙餅,是為了卷上大蔥蘸點醬就吃,不做菜了;發明麵條,是為了放一點點菜加一點點湯就能吃掉一碗麵。發明包子餃子,是為了吃了它們不用炒菜就算一頓飯。確切地說,這些都屬於快餐,和漢堡包熱狗一個意義,並不是讓我們配著大魚大肉十個盤子八個碟子吃的主食。吃炒飯包子餃子之類,應當配兩碟涼拌蔬菜才合理。
所以說,如果從健康角度來說,假如桌上將有很多菜,那麼先上一部分主食更為合理,而上的主食一定要注意不放油也不放鹽。
餐後要不要吃冷食?
等到胃裏已經沒有空閑之處,餐館端上冰冷的水果或冰淇淋,其實並不非常合適。
如果胃裏不是非常飽滿,也不算油膩,那麼餐後吃點水果,可以彌補用餐時蔬菜不足、纖維不夠的問題。菜肴中的油脂,也可以幫助吸收水果中的胡蘿卜素和番茄紅素之類抗氧化成分。
但問題是,這些水果不應當是冰涼的。
人們都知道,如果給皮膚冷敷,會讓皮膚表麵的血管收縮。但是,如果我們給胃腸做冷敷呢?消化吸收的過程,需要胃腸做大量的工作,也需要血液的充分供應。如果供血不足,胃怎能正常地蠕動混合食物,腸道怎能充分地吸收營養成分呢。
進餐之後,負擔沉重的胃部本來非常需要血液供應來支持它的工作,結果吃進去大量的冰冷食物,造成血管收縮,消化功能肯定會減弱。對於本來消化能力強的人可能問題不大,但是對於一些腸胃虛弱、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吃完油膩食物再吃冷食,很容易造成胃腸不適。
所以,每當看到那些吃了火鍋之後再吃雪糕的人,我都想:這些人的胃腸好堅強啊。但是我決不打算如此考驗我自己的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