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懂菜懂人
看來,做個好的點菜人,必須要知己知彼,也就是說,既要懂被點的菜,又要懂吃菜的人。雖然我們不必去設計國宴,但如果能夠掌握健康點菜的基本技巧,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實現宴飲的目標,也能增添不少生活樂趣。
從美食角度來說,點菜需要相當好的基本功。點菜者必須對所去餐館的菜品有全麵的了解,知道它的主導風味,特色菜肴,拿手絕活,熟悉每一道菜的主料品種,口味類型,口感特點。不少菜肴的名稱富有典故,如果不是富有經驗的美食家,往往不解其意,哪敢輕易下單。若是諳熟各類傳統美食,又了解新菜開發的趨勢,就能給在座賓朋介紹推薦一些既獨特又美味的好菜,讓人食後念念不忘。如此,請客的目標怎能不成功實現呢。
一般來說,點菜的時候最好能選擇一兩個本餐館的招牌菜,享受它的最高廚藝水平。然後,再點一些隻有這個店有,其他店很少見到的特色菜,得到創新口味的享受。其他菜品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不同的菜肴來綜合協調。
一桌宴席上的口味忌重複,材料也忌重複。從頭到尾都是一個鹹鮮調子,或者每個菜都是一個麻辣風味,都會令人味覺疲憊,失去口感上的興奮。或者,炒肉絲溜肉片紅燒肉米粉肉大部分都是一個豬肉,也顯得太過單調。材料多,口感各不相同,才能讓人對每道菜都有一種新的體驗,始終處於興奮愉悅的狀態當中。此外,烹調手段、菜品色澤,都要富有變化,才足夠吸引食客的注意力。
就算餐館有了好菜,還要了解每個重要食客的口味喜好。所謂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青壯喜脆韌,老人愛細軟,了解起來也頗費心力。
記得去年看過一個電視劇,叫做《少年嘉慶》的,裏麵有一段和
陪少年嘉慶下廚房的故事。當時和
和嘉慶為逃避追殺,藏身於青樓當中,當起了廚子和跑堂。和
諳熟京城各個高官的口味,做菜時投其所好,超常規操作。知道沈大人喜歡酸味,就在炒雞片裏麵放醋;知道蕭大人牙齒不好,胃也不好,就把麵煮得特別軟爛,再放很多胡椒……結果,沒有廚師資格證的和大廚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令VIP食客們讚不絕口。他本人也在廚房中獲得了很高的地位。
點菜的人,也應當如此體貼細微,讓每一個用餐者都覺得自己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看到老人多,知道他們擔心高脂肪高膽固醇,又不善於咀嚼,就可以多點湯羹類,燉煮類,蔬菜類,少點不好咀嚼又油膩難消化的菜品。看到女性多,就可以點一些酸甜口的菜肴,上一點精致的甜食。看到青壯年男性多,就要點一些“過癮”又耐吃的菜,避免滿桌的菜飛快吃完,令請客人感覺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