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一時的成敗並不能定格一個人的一生,美國股票大王賀希哈說:“不要問我能贏多少,而是問我能輸得起多少。”他從不愛“唱高調”,他認為輸贏隻是一時的,隻有坦然的麵對這一時的輸贏,才能夠成為一世的贏家。
賀希哈十七歲開始創業,那時他身上隻有不到三百美元,隻在股外市場做一名掮客。由於他好學又聰明,十八歲便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十六點八萬美元。他高興地用這些錢給買了一幢房子。但是,聰明人也有犯糊塗的時候,在一戰休戰時期,賀希哈以超低的價格買下了一家鋼鐵公司,誰知不久鋼鐵公司就倒閉了,他一下子賠得隻剩四千美元。但是他沒有因此失去鬥誌,他隻當這些錢是交學費了,事實上他也真的從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訓:“絕對不能盲目地去買減價的東西”。
這件事情結束後,賀希哈帶著他的四千美元去做證券交易所買賣的股票生意,決心一定要在證券市場上出人頭地,但由於沒有那麼多錢自己經營證券公司,他隻能和人合資經營,常言道:“有誌者事竟成”,賀希哈在短短的一年內便開設了自己的證券公司。不久,他又做了股票掮客的經紀人,月盈利達到兩萬美元。
賀希哈人生的轉折是在他經曆了一次大冒險後,在淘金熱的那個年代,安大略北方成立了一家普萊史頓金礦開采公司,在一次火災中公司的設備全部被焚毀了,造成公司資金短缺,股票急劇下跌。就在這個時候,有人想到了思維敏捷的賀希哈,這個人是地質學家道格拉斯·雷德,他把這件事告訴賀希哈,賀希哈很快決定拿出二點五萬美元做試采計劃。短短幾個月,便在離原來礦坑僅二十五英尺的地方挖到黃金了。賀希哈的這次冒險,給他帶來了每年二百五十萬美元的淨利潤。
成功與失敗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賀哈希不計眼前輸贏,敢於認輸,最後終於反敗為勝,成為笑到最後的勝利者。人生道路上,要懂得保持冷靜,坦然麵對成敗得失,勝不驕,敗不餒,才能百煉成鋼。
第十一章
做事最忌諱半途而廢
每一個成功都來之不易,每一項成就都要付出艱辛。對於有誌於成大事者而言,不論麵對怎樣的困境、多大的打擊,他都不會放棄最後的努力,因為勝利往往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實業家哈默踏上了利比亞的土地。利比亞國王伊德裏斯一世在王宮的宴會上對哈默說:“真主派您來到利比亞。”這句話表示了這位胡子全白的西奴西部落領袖對哈默的尊重與敬佩。
哈默到了利比亞才發覺,除了美國為維持其轟炸機基地而支付的費用外,利比亞幾乎無其他外來財政資助。在早年意大利占領期間,墨索裏尼為尋找石油花費了千萬美元而一無所獲。埃索石油公司也花費了數百萬美元,打了好幾口井仍不出一點油,隻好打道回府。另外還有殼牌公司,耗資5000萬美元打出的全是廢井,法國公司也好不到哪去。隻是當埃索公司準備撤離時才打出了一口油井,又重新喚起人們對利比亞這塊土地的興趣,認為這裏是一塊聚寶盆。
哈默到達利比亞時,正值利比亞政府準備進行第二輪出讓租借地的談判,出租地大多是原先某些公司所放棄的地域。根據利比亞法律,各國石油公司應盡快開發其租得的地域,如開不出油,就須將部分租借地歸還利比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