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開始後,來自9個國家的40多個公司參加了投標。這些公司大致分為三類公司:一類是財大氣粗的國際性大石油公司,像埃索、美孚、殼牌等;第二類是像哈默這樣的西方石油公司,它們的規模較小,但具有行業經驗,利比亞也希望其參與競爭;第三類是一些投機性的轉包公司,希望得標後再轉手賣出,以從中漁利。
盡管哈默同伊德裏斯國王有著良好私人關係,但公司的實力是有限的。哈默與匆匆趕來的董事們分析了第二輪競爭的形勢,在四塊租借地上投了標。等到開標時,哈默得到了其中的兩塊。一塊是被殼牌等幾家公司組成的“沙漠綠洲”財團認為無望出油而放棄的;另一塊是莫爾比石油公司耗資百萬美元探出淨是幹井而匆匆撤走的地塊。
哈默對得標的兩塊地並不很滿意。但他還是下了大本錢,立即開始打井。剛開始,公司在第一塊租借地打的頭三口井滴油不見。西方石油公司第二大股東裏德堅持要撤出利比亞,說:“這裏不是我們這樣的小公司應該來的地方,已扔了500萬美元,還能扔得起多少?”這是一番經驗之談,小公司不可能花大本錢開采這種沒有幾分把握的地塊。但是哈默的第六感覺卻促使他堅持在這裏打下去,他認為不應該放棄最後的努力。
幾周後,在幾家優柔寡斷的大石油公司放棄的地塊上,西方石油公司鑽出了石油,而且這是一種異乎尋常的高級原油,含硫量極低,每天可產10萬桶原油。更重要的是,這個奧吉拉油田在蘇伊士運河以西,產出的石油通過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不到10天就可以運抵石油奇缺的歐洲國家。而大量的阿拉伯石油在蘇伊士運河不通時,隻有被迫繞道好望角,曆時兩個月才能運抵歐洲。與此同時,哈默的好運氣又在第二塊租借地上出現了。西方石油公司利用新的地震勘探技術,僅耗資100萬美元就打到了一口珊瑚礁油藏,不用油泵,石油也會無休止地噴湧而出。不久又打出了第二個日產7.3萬桶原油的珊瑚礁油藏。
至此為止,哈默這個規模不大的西方石油公司竟成了利比亞最大油田的主人。他得到了比奇特爾公司的支持,著手進行一項耗資1.5億美元的油田開發計劃,要鋪設一條巨大的輸油管道,全長130英裏,日輸送原油100萬桶。這條管道將成為利比亞境內最大的輸油管。
哈默這種“追求目標,不放棄最後努力”的執著精神,是每個創業者都應該學習的。淺嚐輒止、遇見困難就退是創業的大忌,也是人生失敗的致命原因。
有所追求的人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打擊,在逆境中,我們要培養出不怕困難、戰勝困難的精神。堅強的意誌也隻能在困境中練就。
成大事者從不懼怕困境。麵對長期的困境,他們憑著一種熬不垮的精神,一腔無所畏懼的勇氣,振作精神,發奮苦幹,以圖早日突破困境的牢籠。
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鄭俊懷,就有一種愈挫愈堅的精神。
1983年底鄭俊懷被任命為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總廠的廠長,那時候誰見了這個廠誰頭疼。設備簡陋、工藝落後、人員素質不高、管理混亂……所有這些條件隻有一個征兆,那就是瀕臨倒閉。可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鄭俊懷對此沒有絲毫的顧忌,他相信,憑借自己的勇氣和全廠職工的支持,不怕食品廠不舊貌換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