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做好事不要有私心
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能在無形中給自己加分不少。因為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跟他人接觸。這時候,如果你是個重信守義的人,就能輕易獲得他人的信任;如果你言而無信,那麼不僅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在遭逢困難的時候,更加沒有人願意幫助你。
老祖宗說話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隻要是好事就去做,不要計較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過來人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個叫晏子的官員,他在齊國當了五十多年的宰相,德才兼備,得到了很多人的讚譽。
一次,晏子奉齊景公的命令出使他國。齊景公是個生性喜歡享受的人,平時有晏子在,言行還算收斂。現在對方前腳剛走,他就開始大搖大擺地花錢享受起來。他在吃穿用度上提高了好幾個層次不說,還嚷嚷著要修別墅,蓋幾個度假莊園。
齊景公大肆修房造屋的命令一下達,全國人民都開始忙起來了。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為的就是滿足齊景公的一己之欲。百姓們的日子本來就十分清寒,現在為了給他修建莊園,生活更是過得苦不堪言。沒多久,民間就變得怨聲載道。
等到晏子回國後,狠狠震驚了一把。本來嘛,走之前百姓們雖然離小康生活還有一段距離,但好歹基本溫飽已經不成問題。可自己不過離開了一段時間,就有不少人餓死凍死了。晏子很奇怪,一打聽,才知道是自家君主不消停,想過好日子,這才讓全國人民遭罪了。
晏子看著眼前的慘狀,暗下決心:“見到君主以後,一定要勸他回心轉意,讓百姓們重新過上好日子。”於是,他就急急忙忙地進宮,求見齊景公。
兩人剛一見麵,晏子還不等彙報工作呢,就哭喪著臉,說:“我剛剛回來的路上,聽到很多百姓在唱歌,內容大概是說君主您大肆鋪張浪費,害得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家破人亡。明明我走的時候百姓們都還安居樂業,怎麼才這麼短的時間,大家就開始抱怨政府了呢?”說完,老淚縱橫,連聲埋怨,說肯定跟自己沒有盡職盡責有關。
齊景公很尷尬,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說:“我最近的確隻顧著享受,沒有顧及到老百姓們的日子很難熬。你放心,我馬上下命令,把所有工程都停了,您老就別再哭了。”
晏子這才擦幹眼淚,等到辭別齊景公後,便匆匆趕往工地,去見正在修房造屋的老百姓。有人見了,暗說:“晏子這家夥倒是挺會做好人的,君主的命令都還沒發出去呢,他就忙著去告訴老百姓,自己幫了他們的大忙。這樣一來,他的名聲豈不是要比當君主的還響亮?”
出乎眾人意料的是,趕到工地的晏子並沒有傳達齊景公的命令,而是找來一根鞭子,狠狠抽打正在幹活的老百姓,嘴裏還罵罵咧咧:“你們這些家夥還不好好幹活!咱們君主天天供你們吃,還把土地讓給你們住,現在不過是要讓你們修建幾棟房子,哪裏有這麼多怨言!”
百姓們聽在耳裏,記恨在心裏,都暗自咒罵:“晏子這老東西太不厚道了,竟然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哼,早晚有一天不得好死!”
晏子打罵完後,便做出趾高氣昂的樣子回去了。他走之後沒多久,齊景公的命令就傳到了工地上,百姓們都歡呼萬歲,在辱罵晏子沒有德行的時候,都開始交口稱讚齊景公是個仁德賢明的君主。
點|睛|智|慧
晏子為國為民,甘冒違逆君主的風險,為百姓們爭取利益;另一方麵,他又為了給君主博取一個好名聲,心甘情願地背負罵名。乍看起來,他的作為實在是有些蠢。其實不然,隻要百姓們安居樂業,他才能繼續穩坐齊國宰相的位子;而他不貪慕虛名,齊景公便會越發倚仗他。往大了說,晏子忠君愛國的美名可算是流傳千古了。
我們做好事的時候,不要隻看到一時的得失,因為斤斤計較隻會使我們的目光受限。埋頭苦幹或許在當時看來很愚蠢,但從長遠來看,卻能收獲更大的利益不是?
§§§第二章珍惜友情
老祖宗說話
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
音樂的話題要說給能懂音樂的人聽,不要跟不懂音樂的人談論。
過來人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個叫俞伯牙的人,他的琴藝很高超,得到很多人的讚賞。隨著名聲越來越響亮,就有很多慕名而來的人聽他彈琴,可惜的是,沒幾個人能聽懂。
俞伯牙很鬱悶,天天長籲短歎:“人人都說我的琴聲好聽,但卻沒一個人能懂得我的琴音,這年頭真是知音難求啊!”
有一年中秋的晚上,俞伯牙乘船來到漢陽江口。當時,江麵上風平浪靜,遠處是星星點點的漁火,天空中高掛著一輪明月。他見到這樣的美景後,便不由地坐下來,開始撥弄琴弦。他興致很高,一連彈了好幾首曲子。就在他陶醉於樂聲中時,琴弦卻突然“啪——”地一聲,斷了開來。
俞伯牙慌了神,猛然抬頭,卻看到岸邊不知何時多了一個人,對他行了行禮,朗聲說道:“實在不好意思,打擾先生您了。我是這附近打柴的,經過這兒時,聽到您的琴聲無比優美,才過來一探究竟的。”
俞伯牙看了一眼對方,暗說:我這音樂就是那些精通音律的家夥都不能弄明白,你一個砍柴的真能聽懂?鄉下人嘛,也就對雞叫之類的還比較敏感。想是這樣想,不過麵子還是要做做的。他笑了笑,隨口問對方:“你說我的琴聲好聽,不知道能不能聽出我彈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