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輯二 處世篇(1)(2 / 3)

那砍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您剛剛彈奏的是孔子誇獎學生顏回的曲子。不過,您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就斷了。”

俞伯牙聽後,頓時眉開眼笑,急急忙忙地讓人把船劃到岸邊,拉著砍柴人走進船艙,說:“總算遇到一個能懂我琴音的人了,今晚我倆一定要好好聊聊。”

那砍柴人剛剛坐定,就看見桌上擺放的琴,不禁讚歎一聲:“先生真夠厲害的,居然有瑤琴這樣的珍藏。要知道,這可是上古時候的伏羲用鳳凰棲息過的梧桐樹做成的,許多人連看一眼的福氣都沒有呢。”

俞伯牙哈哈一笑,說:“我常歎息世上知音難尋,沒想到今天晚上就遇到你了。既如此,我就再彈一曲助助興。”說完,他就把斷了的琴弦接好,繼續彈奏。

砍柴人靜靜地坐在一旁,聽著音樂,當樂聲變得鏗鏘有力的時候,他便輕聲說:“琴聲高亢,有巍巍高山之意。”當樂聲變得輕柔舒暢時,他又說:“不似高山,倒是好像流水潺潺。”

俞伯牙欣喜無比,當即解釋說:“正是正是,今天有幸得遇知音,也隻有這一曲高山流水才配得上你了。”

這一晚,他們二人越聊越投機。原來,這個砍柴人叫鍾子期,家就住附近。俞伯牙邀他一同出遊,鍾子期謝絕了他的好意,說道:“我也想跟您一同四處遊覽,不過現在家裏還有父母要我孝敬,恐怕不太方便。”俞伯牙沒辦法,隻好和他相約來年中秋兩人再在這兒相見。之後,兩人還結拜為兄弟。

一年之後,又到了中秋,俞伯牙依約而來。結果左等右等,都等不到鍾子期。他著急了,第二天便上了岸,準備在附近打探一下對方的消息。當他遇到一個老人,問對方認不認識鍾子期時,老人頓時淚流滿麵地回答道:“我就是鍾子期的父親,他前不久病死了,今天恰好是百日祭奠,我正要去墳上看看他呢。”

俞伯牙聽到噩耗後,驚呼一聲,昏倒在地。好半天,才幽幽地醒轉過來。老人在得知他的名字後,又說:“原來你就是我兒子心心念念的結拜義兄啊。他臨死前,還說想再聽你彈奏一曲呢。因為跟你有約,就特別囑咐我,死後要把他埋在江邊,以兌現跟你的諾言。”

俞伯牙跌跌撞撞地來到鍾子期的墳前,痛哭不止,哭聲震天,引來周圍居住的老百姓。他哭完後,又取來瑤琴,坐在墳前彈奏,琴聲哀婉有力,但駐足圍觀的人卻竊竊私語,等他彈完了,大家都拍手叫好。

俞伯牙很奇怪,就問老人:“我剛剛彈琴,明明哀傷不已,為什麼大家還鼓掌大笑呢?”

老人回答:“他們都是鄉下人,哪裏聽得懂什麼音樂啊,無非就是湊個熱鬧罷了。”

俞伯牙又問:“那老伯您知道我剛才彈的曲子嗎?”

老人搖搖頭:“我現在年紀大了,聽力不行,聽不清你彈的東西。”

俞伯牙滿麵哀涼,仰天長歎一聲:“果然,這世上能懂俞伯牙的隻有鍾子期一人啊!”說完,便抽出一把短刀,割斷琴弦。接著,又舉起瑤琴,往石台上狠狠一摔,瑤琴應聲而碎。

老人大吃一驚,連忙問:“好好的琴,你砸它幹什麼?”

俞伯牙邊流淚邊說:“我彈琴隻為尋一個知音,現在鍾子期已死,世上再沒有能懂我音律的人,我還有什麼必要彈琴啊。”從這以後,俞伯牙果真不再彈琴,高山流水也成為了絕響。

點|睛|智|慧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可算是千古流傳的佳話了,伯牙摔琴以謝知音,可見無價之寶易求,而知音卻難尋。金錢和權勢或許是很多人追求的東西,這本來就無可厚非,但我們在追求的過程中,應該時刻牢記,想要絢麗多彩的人生,就少不了友情的點綴。

要知道錢是容易掙的,但想找到一個能理解自己內心的朋友,卻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畢竟很多人走南闖北幾十年,或許都碰不到一個知己,那麼能有幸擁有的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呢?

§§§第三章要重信守義

老祖宗說話

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許諾給別人的東西,第三個人出再多的錢也不賣。

過來人的故事

春秋時期,吳國有個叫季劄的人,奉國君的命令出訪其它國家。當他來到徐國的時候,徐國的國君熱情地接待了他,還專門為他舉辦了宴會。

席上,國君看到他腰間掛著的寶劍,便問道:“聽說你們吳國的鑄劍技術很高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季劄當即取下寶劍,遞給對方看。

國君接過寶劍,拔劍出鞘,隻見劍身泛著寒光,鋒利無比。他當時就忍不住讚歎起來:“真是好劍啊,咱們徐國的鑄劍師可沒有這麼高超的技藝,我要是能像季劄你似的,擁有這樣一把寶劍就好了。”

徐國國君的言語中透露出不少欣羨之意,雖然很想要這把劍,但擔心會奪人所愛,也就不好開口了。季劄是個善於察言觀色的人,早就發現了對方的心思。本來得到對方的熱情招待,他心中十分感激,正愁沒有機會報答對方呢,現在碰上了,怎麼會放掉?可惜,當時還要出訪他國,他得佩戴寶劍撐下門麵。無奈之下,季劄隻好在心中暗自許願,等出訪任務完成了,一定回來徐國,把寶劍送給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