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是,天有不測風雲,等季劄出訪完各國,再回到徐國後,國君已經不在人世了。在聽聞對方的噩耗後,他哀歎不已,跑到國君的墓前,祭拜了一番。之後,他便解下腰間的寶劍,掛在墓前的樹上。
人們在一旁看了,就問他怎麼回事。季劄回答說:“以前我曾在心中許願,等我出訪完各國後,一定回來把劍送給國君。我現在把劍掛在他的墓前,也算是兌現我當時的諾言了。”
眾人很奇怪,便問:“徐國的國君都死了,你就算把劍掛在這個地方,他也不會知道的,說不定還會有人將劍據為己有。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必要去兌現當初的諾言呢?”
季劄正色回答:“我既然當初已經許下了諾言,這寶劍就是他的東西。如果現在不把寶劍送給他,我的良心何安?我們做人應該言而有信,不能因為對方不在人世,就棄當初的諾言於不顧。”
之後,他因為擔心有人會把寶劍偷去,就想把劍交到新上任的徐國國君手上。誰知對方表示:“前任國主死前沒有交代這事,我不敢接受。”季劄無奈,隻好重新把劍掛回樹上,飄然離去。
點|睛|智|慧
從前,有個商人過河的時候,因為船沉了掉進河裏,一個漁夫恰好經過。商人向他求救,並表示:“隻要你救我上來,我就給你一百兩黃金。”誰知,漁夫把他救上岸後,他隻給了對方十兩黃金,還說你一個打漁的,我能給你十兩黃金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
第二年,商人又從這兒過河,依然不小心掉進河裏,有人想去救他。漁夫見了,阻攔說:“這是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你就算救了他,他也不會感激你的。”於是,人們都袖手旁觀,商人便被活活淹死了。
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能在無形中給自己加分不少。因為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跟他人接觸。這時候,如果你是個重信守義的人,就能輕易獲得他人的信任;如果你言而無信,那麼不僅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在遭逢困難的時候,更加沒有人願意幫助你。
§§§第四章薑還是老的辣
老祖宗說話
凡事要好,須問三老。
要想把事情辦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人請教。
過來人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和鄭國國君先後去世的消息一傳開,秦國那邊就按捺不住了。當時,主掌秦國的是秦穆公,國家在他和一幫官員的治理下,日益強盛。也正因此,他不再滿足於偏安一隅,更多的是想走出國門,跟諸侯們搶地盤。
這一次,兩個國家的國君去世,對於秦穆公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畢竟國家最高領導人死了,群龍無首不說,繼任者的地位也不穩固。秦穆公背地裏仰天大笑:“天賜良機啊!”
他計議一番後,便開始著手準備,還找來國內一個德高望重的官員——蹇叔商量,並詢問對方:“我這次準備偷襲鄭國,進而奪取晉國,你看怎麼樣?”
蹇叔一聽,連忙擺手,說:“您別想打仗的事了。鄭國離咱們秦國這麼遠,你千裏跋涉,這還能叫偷襲嗎?秦國大軍一動,全天下人都知道了,你拿什麼成功偷襲?要我說,您還是專心於國內,把國家管好就行了。”
秦穆公見蹇叔否決了自己的宏偉藍圖,不由地拉著一張臉,冷冰冰地說:“平時要偷襲當然不行,可現在鄭國和晉國剛死了國君,大家夥兒都忙著穩定國內局勢呢,誰有功夫搭理我?哼,不管你怎麼說,這仗我是打定了。”之後,他便開始集結軍隊,不再聽取蹇叔的意見了。
等到秦穆公一切準備妥當後,一幫大臣跑來給秦軍送行,人人嘴上都說著吉祥話,什麼凱旋而歸、馬到功成,聽得秦穆公哈哈大笑。這時候,隻有蹇叔一個人站在人群裏,痛哭流涕。穆公一見,便指著他的鼻子怒罵:“我算看出來了,全國人民就屬你最晦氣。大家夥兒都忙著提前恭喜我呢,你不說句好聽的也就算了,還哭啥?”
蹇叔擦擦眼淚,哽咽著說:“我哭不為別的,隻是想到大軍這次遠征,敗局已定,恐怕很多人我以後都看不到了,所以才痛哭不止啊。”
穆公輕叱一聲,不再搭理他,直接跨身上馬,就要揚鞭而去。蹇叔趕緊衝上前,拉住馬韁,苦苦哀求:“您現在反悔還來得及啊。晉國人不會坐視鄭國滅亡的,他們的軍隊肯定會在崤山這個地方圍擊秦軍。當初您找我商討出征的事,也是清楚我德高望重,不是嗎?為什麼現在就不聽取我的意見呢?”穆公頭也不回,直接一揚鞭,策馬命令大軍開拔。
果然,一切如蹇叔所料。秦軍一出門,晉國和鄭國的人都先後得知了這個消息,晉國的新國君更是派兵在崤山這個地方駐紮。在鄭國沒有撈到好處的秦軍,揮師西歸,長途跋涉剛到,還沒等喘口氣呢,早就養足精神的晉軍便一擁而上,將秦軍團團圍住,殺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這一戰,秦軍死傷無數,逃無可逃,最終全軍覆沒。
秦穆公聽說兵敗的消息後,悔恨不已,在眾人麵前哀歎:“我這次真的做錯了。當初如果聽取了蹇叔的意見,哪裏會讓自己的軍隊落到這樣的下場啊!”
點|睛|智|慧
秦穆公算得上是春秋時候的明君了,但犯錯也是不可避免的。試想如果他接受了蹇叔的建議,秦晉的崤之戰也就可以避免了,而秦軍也能保存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