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輯二 處世篇(2)(1 / 3)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之前從來沒碰到過的狀況。這種時候,為了避免出錯,請教經驗豐富的人,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他們總是有寬廣的閱曆、豐富的知識,有他們的指導,我們平時在說話辦事時,才能少犯錯,更容易獲得成功。

§§§第五章堂堂正正做事

老祖宗說話

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寧可用正當方式取得少些,也不要用歪門邪道拿得多些。

過來人的故事

戰國時候,諸侯們眼見秦國越來越強大,心裏著急了,就想聯合起來攻打它。當時的國君秦惠王很著急,天天哀聲歎氣:“父皇手上剛剛發展起來的基業,難道要毀在我手上?”

宰相張儀見狀,便站起來主動請纓,說:“大王您盡管放心,這件事情交給我來辦,保準把他們的聯盟拆散。”

秦惠王見他願意攬下重活,便欣然答應。而張儀就此開始遊走於各國之間,力圖打破秦國麵臨的僵局。當他來到楚國後,楚懷王聽說他很有才華,就接見了他。懷王首先問:“我聽說你有大才,現在你既然已經來到楚國,看了一下我國的風土人情,那你就說說對我國有啥好意見不?”

張儀回答:“大王這兒啥都好,就隻有一樣,至今不能當上諸侯國的老大。”這話可算說到懷王的心坎上了,便急忙問他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張儀正色說:“您要想稱霸,齊國和秦國是兩大攔路虎。我今天來,就是為您解決這個大難題的。現在我們大王說了,您隻要和齊國斷交,跟咱們合夥,那麼秦國就雙手奉上六百裏地。到時候,您楚國不但從秦這兒得了土地,齊國也會因為失去援助而衰弱下去,那天底下還有哪個國家敢給您臉色看?”這話一出口,在場的人都驚呆了,一向愛土地的秦國人能這麼大方?!

楚懷王一聽,不由得拍著腿哈哈大笑,問他啥時候給。張儀指天發誓,說:“等你們和齊國決裂,我立馬告訴我們家大王,讓他給您勻出六百裏地來,還和您簽訂永久使用權的條約,您看這樣行不?”

楚懷王當場就笑得嘴都合不攏。有的官員見了,便上前勸阻道:“大王,秦楚兩國的關係還沒有咱們和齊國的關係好呢,您千萬不要因為貪圖便宜,就和昔日的老戰友決裂,否則到時候得不償失,您恐怕後悔都來不及了呀。”

有的更是指著張儀說:“這家夥最能說了,大王您可千萬不能相信他的一麵之辭。要我說,咱們還是跟秦國打場硬仗來得靠譜些,要知道這天底下可沒有白吃的午餐。秦國這個生來就喜歡搶地盤的國家,能把自己吃到嘴裏的再吐出來?”

可惜,這時的楚懷王一句都聽不下去了,他現在隻想著怎麼撿便宜,並隨口說:“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齊國跟咱們的關係是不錯,可是他不給咱土地,到時候我們累死累活地去攻打秦國,就算是勝了還得和他們分地盤,光想想就累。現在既然能不費吹灰之力拿到六百裏土地,我何樂而不為呢?”

就這樣,楚國就嚷嚷著要和齊國決裂,並派出使臣跟張儀一塊兒去秦國要地。誰知使臣剛一進入秦國,要見張儀就變得難如登天。等到齊楚兩國徹底翻臉後,他才出來說:“你放心,咱也是守信用的人,我現在就把秦王賜給我的六裏封地獻給楚王。”

使臣愣在當場,好半天才反應過來,據理力爭道:“你當時在楚國不是說會給楚國六百裏地嗎?”

張儀哈哈大笑,說:“別逗了,我就是一搞外交的,又不是國土部門的,怎麼可能有六百裏地給你們?就算真有這回事,那你們可有證據證明?”

使臣無奈之下,隻得灰頭土臉地回去了。楚懷王知道這件事後,當場就大發雷霆,喊著要找秦國報仇。讓他更沒想到的是,當楚國的軍隊走出國門時,麵對的竟然是齊秦聯軍。原來,在楚國和齊國決裂的時候,秦國便趁機而入,做了齊國的盟友。這下倒好,兩家打一家,楚國大敗,傷亡慘重,最終不僅沒拿到秦國的六百裏土地,還不得不主動獻出城池求和。

點|睛|智|慧

有句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說一個人追求功名利祿並沒什麼錯,但在追求的過程中,應該用堂堂正正的方法,不能因貪圖一時的便利,就舍本逐末,放棄自身的原則。

試想,楚懷王如果不貪圖六百裏地的便宜,那麼任憑張儀舌燦蓮花,齊楚結盟這件事都不會更改,秦國最終也會因為無力招架兩國的聯攻,而獻出大量土地。真到那時,區區的六百裏地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們立身處世,最忌諱的就是人品問題。隻有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和幫助,哪怕遭遇一時的困難,成功也必定會屬於你。

§§§第六章心裏明亮才能看準人

老祖宗說話

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

成天對我說好話的人是要害我的人,說我有缺點的人是我的師友。

過來人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當政時期,他身邊最出名的就要屬諫臣魏征了。魏征是出了名的直腸子,隻要有人犯了錯,哪怕對方是萬人之上的皇帝,他也直言不諱。這樣一來,唐太宗就很鬱悶了。自己作為萬人之上的皇帝,按理來說是要人人敬仰的,結果三天兩頭地就被人訓,當皇帝都當得很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