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會在關鍵時候退卻。許多人走過了
黑夜、戰勝了黑夜,卻未能迎來晨光,因為他們
沒有熬過黎明前的黑暗,那是最黑暗的時候,黎
明前的關鍵時刻最能考驗人的毅力。堅持,再堅持,
關鍵時刻一定要堅持;堅持下來,弱勢者就會變
成強勢者。
強勢者必然是有極強競爭力的人,必然是好勝心極強的人,必然是戰勝了無數競爭對手的人,也必然是報複心強的人,而過強的報複心必將招致對手強烈的反抗。對凡是與自己有過不滿 的人都采取報複,其結局必然危險。
因勢進退攻防109第四章
鬥爭是一種激烈的對抗,是一種此消彼長的衝突,許多情況下,鬥爭的情形確實如此。但這隻是鬥爭的一個方麵、一種形態,鬥爭還有另外一個方麵、另外一種形態,即鬥爭采取柔和的 方式為自己開辟道路。
無論鬥爭采取了衝突的方式還是柔和的方式,鬥爭都是一門藝術。即使是一場殘酷的鬥爭,我們也會看到高超技藝之花的燦爛綻放。而那柔和的鬥爭中,必然也有精巧的構思、精致的謀 劃、精準的出擊,讓對手失敗在無形之中。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鬥爭技巧,每一個鬥爭技巧都有高低之分,不同的情況要采取不同的鬥爭技巧,而最為關鍵的是位置和環境決定鬥爭技巧。
勢,勢力、勢態、勢頭、勢能、勢樣、勢相、勢派、趨勢、情勢。在人際關係中,勢主要指地位、位置、所處的環境、變化的趨勢等。
一、強勢者的鬥爭
強勢者最顯著的特點是“以勢壓人”。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官
大一級壓死人”,這句話現在仍然十分實用、靈驗。
強勢者是指那些在一個組織、一個範圍擁有實際權力的人,對一個組織和一個範圍產生重要影響的人;強勢者通常也指那些在單位中擁有110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較大權力且性格、個性強的人。強勢者和弱勢者的關係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主要是受時間、地點、環境、位置所製約,沒有永恒的強勢者,也沒有永恒的弱勢者。即使貴為皇帝,有強 勢的皇帝,也有弱勢的皇帝,不是所有的皇帝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裏,一些皇帝的命運就掌握在他人手裏,尤其是末代皇帝,比如漢末獻帝劉協、唐末昭宗李曄、清末德宗光緒,不是掌握 在太後、重臣的手裏,就是掌握在宦官、賊臣的手裏。
強勢者是敢於麵對鬥爭、敢於麵對強敵、敢於麵對難題,並獲得勝利的人。強勢者居高臨下,占據有利位置,可以調動力量,可以先下手出擊,掌握鬥爭的主動權。在農區,誰占據了肥 沃的土地和水源,誰就強大。在草原,誰占據了豐饒的草場,誰就強大。在海邊,誰擁有海域,誰就強大。在戰場上,誰搶占了製高點,誰就有可能取得勝利。在權位上,誰占據了高位,誰 就強大。強勢者即是在鬥爭中處於優勢地位的人,強勢者最耀眼的武器是手中的權力,強勢者所玩弄的所有秘訣就是“權力”二字,強勢者通過國家或組織的名義施加壓力,通過個人的威望 增加壓力。強勢者可發布命令,強勢者可調動力量。
強勢者最顯著的特點是“以勢壓人”。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官大一級壓死人”,這句話現在仍然十分實用、靈驗。在幾千年的封建中國,王朝不斷更換,惟有三綱五常恒久不變。君叫臣 死臣不得不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作為人來說,平民要聽命於貴族;作為家來說,窮困的家庭要攀附富貴的家庭;作為國家來說,弱國無外交,小國要 向大國納貢。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亦如此。中國如此,外國亦如此。
強勢者的目標是取得權力,統治天下、組織、單位,凡是與此目標 因勢進退攻防111第四章
相衝突的人都是他的敵人,凡是阻撓此目標實現的人都是他的敵人。強勢者都要不惜一切代價戰勝敵手,消滅敵手。不是所有處在高位的人都是強勢者,但隻有強勢者才能取得高位。柔弱的 人能夠取得高位,情況不外如此:繼承所得,強勢者的選擇所得,各種力量較量選擇所得。
強勢者治天下、組織、單位,可以采取暴力的手段,可以采取非暴力的手段,也可以采取剛柔相濟的手段。君王、領袖有以德治國,有以法(法家的法,不是法律的法)治國,有以強權 治國,有以感化教化治國,有以嚴刑暴政治國。秦始皇暴政,漢文帝、漢景帝推行黃老“無為而治”,唐太宗實行強權教化並治。
強勢者忌暴政,強勢者忌當斷不斷,強勢者忌有勇無謀,強勢者忌優柔寡斷。打天下如蓋新樓,選址、根基、設計、用材、結構、裝潢都可以是新的;治天下如修樓,頂可以換,椽可以 換,柱可以換,惟有根基不能換。椽、頂、柱好比文武大臣、各級大小官員,而根基就是大眾,就是老百姓。武則天以一個女流之輩,在眾多大臣和李唐宗室人員的紛紛反對下,敢於破舊立 新,鏟除異己,逆天而行,實屬雄才大略。她的行為舉措連一般男性帝王也不敢為之,開創了幾十年的太平盛世。
684年,武則天廢唐中宗李顯為廬陵王,立豫王李旦為帝,自己臨朝聽政,並改元“文明”,更換了八品官以下朝服的顏色,改變了一些官名,易東都為神都。她為了追尊自己的先祖,不 顧顧命大臣的反對,設立了武氏七廟,重用武氏子弟。李唐宗室的王公大臣們心懷恐懼而憤慨,英公李敬業率先於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武則天果斷地派大軍予以鎮壓,起義軍以失敗告終。
強勢者都是有所作為的人。強勢者在治理天下或單位時,必然受到112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敵手的強烈反對,如果聽任這種波浪洶湧,將會被波浪掀翻,因此必須采取嚴厲的、高壓的手段。強勢者通常都會以強勢的手段治理自己的領地,隻有那些性格柔弱的處在高位的人才會采 取柔弱的方式,而柔弱者通常都無所作為。大臣們不服,武則天大開告密之門,以種種優惠鼓勵人們告密、揭陰私,破格提拔告密有功之人,重用酷吏打擊迫害高官重臣。接著采取羅列罪名 的手段,殘酷打擊李唐宗室人員,使他們有的被處死,有的自殺,有的流放,有的發配邊疆,有的囚禁起來。最後,李唐宗室差不多全被殺光,年幼體弱者都被流放到嶺南,其親朋故舊、大 臣黨羽被殺者不可勝數。690年9月,武則天終於在掃清李唐宗室大臣的障礙後,改唐為周,史稱“武周”,即位為“聖神皇帝”,主宰大唐帝國22年。
武則天采取的是以嚴酷的手段打擊迫害高官。她之所以未被推翻,是因為她打擊了一批高官,而重用、利用了另一批高官,即用一批高官來整治另一批高官。如果她把全部或大部分高官 打倒,她自己最終也會被打倒。最重要的是,她在打擊迫害高官時,沒有禍及老百姓,相反,國家穩定,百姓安康。她打擊迫害大臣,但沒有殃及百姓,反而造福百姓,這是她能夠統治天下 的根本原因。
強勢者必然是有極強競爭力的人,必然是好勝心極強的人,必然是戰勝了無數競爭對手的人,也必然是報複心強的人,而過強的報複心必將招致對手強烈的反抗。對凡是與自己有過不滿 的人都采取報複,其結局必然危險。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唐帝國重臣安重誨,位高權重、有才幹,但他胸襟如豆,對與自己有過矛盾的人睚眥必報,把幹練用到複私仇、泄私憤上,結果得到了 惡有惡報的下場,被人用鐵錘殺死,夫婦被剝去衣服,裸屍數日。
因勢進退攻防113第四章
強勢者適用柔和的辦法製服、約束對手,在柔和中顯示自己的強大。柔和中的強大是最厲害的強大,是真正的強大。以柔克剛,順勢而為,是有智慧的強勢者的做法。強勢者的柔和,是 智慧使然,不是軟弱可欺,而是裝作如此,是一種故意行為,強勢者給對手以退步的空間,給對手留有餘地。強勢者表現出適當的柔和乃至時而軟弱,也是一種美德,可以贏得仁愛、仁慈的 美名。趙匡胤登上皇帝寶位之後,為了大宋江山長治久安,聽取宰相趙普的分析,認為必須控製大臣們的軍權,以防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麵。於是,有一天趙匡胤把石守信、王審琦等功臣武將 們召集在一起飲酒,乘著大家酒興正濃,感歎自己不能安穩睡覺。大臣們詢問原因,趙匡胤說:天子的位置有哪一個不想做呢?”他接著說,“如果有一天你們的部下也把黃袍加到你們的身 上,你們就是不想做皇帝又有什麼辦法呢?”一席話說得大臣們心驚膽戰,怕因懷疑而遭滅門之禍,一邊叩頭一邊哭泣請皇上指出一條生路。趙匡胤答應給這些人富貴的生活,這些人則交出 了兵權。這就是曆史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此法是強勢者的柔和治理之法,效果頗佳。
兩強相爭,必有一退,強強相爭,必有一傷,或兩敗俱傷。一個陣營裏,幾個人之間特別是兩人之間爭權爭利爭功,必然造成矛盾,而強勢者之間相互爭奪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當事者 不得不高度警覺。但凡兩個強勢者的激烈爭奪,最後的結果往往是誰也沒有好結果,而那勝利的一方必然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三國時期,魏國征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兩人皆智勇雙全 ,但自征蜀以來,兩相猜忌,結下怨恨。鄧艾攻下成都後,不聽晉公司馬昭之令,要自行封賞劉禪等人。司馬昭派出一大將軍監督鄧艾和鍾會兩路軍馬,並要他與鍾會伺察鄧艾,以防其變。 114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北宋的開國之君宋太祖趙匡胤雖然出身行伍,並通過兵變奪得帝位,但他在
杯酒釋兵權事件中展示出的高超政治手段和禦人之術,為後世許多政治家和管理
者提供了範本和靈感。
鍾會即與假投降的蜀將薑維商計如何節製鄧艾,商議後,鍾會派人到洛陽散布謠言說,鄧艾早晚必反,於是朝中文武皆驚。鍾會又派人在途中截獲鄧艾的表書,將文字改成傲慢之辭,激怒 了司馬昭。隨即,派去監督的大將軍突然將鄧艾擒拿,押解洛陽。鍾會代替鄧艾駐守成都時聽從薑維之言謀反,謀反不成被殺。倘若鄧艾和鍾會之間有一方退讓,避免衝突,那麼兩人都可能 功成名就,現在互不相讓,必致對手於死地,最後兩個成功者都變成了徹底的失敗者。
強勢者對對手下招,要不露風聲,要幹脆利落;倉促、走漏風聲,就有禍及自己的危險。因為強勢者一旦對對手下招,對手必敗無疑,對 因勢進退攻防115第四章
手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會狗急跳牆,來個魚死網破,你死我活的反抗。漢靈帝病篤時,大將軍何進和何太後逼董太後自殺,袁紹和曹操都勸何進要誅殺宦官張讓、段珪等人,但何進猶豫不決 ,又聽從了何太後的勸說,終未下手,並走漏了消息。得到喘息機會的張讓、段珪等人設計假傳何太後宣旨召見何進,袁紹、曹操又勸要他設防小心,何進不聽,昂然直入嘉德殿門內,一進 去就被關在宮門之內被砍成兩段。
強勢者為了自己的控製權得以穩定,對自己的部下及各種團體派別往往采取既打又拉、今天打你拉他、明天拉你打他的平衡之術。乾隆坐上皇位之後,朝廷已經形成了鄂爾泰和張廷玉兩 大黨派。孤單置身於這盤根錯節的黨派關係中,乾隆采取的鬥爭手段是既打又拉、不偏不倚的製衡術,開始時周旋於兩黨之間,之後運用自己的權力,控製對立的雙方,既不讓一方消滅另一 方,又避免兩方聯合起來,使雙方都在自己的牢牢控製之下;既要消除黨爭之害,打擊鄂、張二人的勢力,又要在自己還沒有培植起來親信和得力手下之前,依靠二黨幫助自己處理政務,保 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
強勢者不可恃權逞強,在當權時要想到不當權時的處境,在位時要想到不在位時的下場,要給自己留條後路。漢桓帝劉誌時,最高統帥梁冀倚仗皇太後的勢力,一家滿門權貴,把持朝政 ,皇帝不敢發作,梁冀肆無忌憚,皇帝終於忍無可忍,精心策劃,設計除掉了梁冀。
強勢者可以轉變成弱勢者。強勢者一旦不在其位,一旦被打敗,就立刻變成了弱勢者。
116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二、弱勢者的鬥爭
弱勢者要與自己的命運抗爭,這是一切弱勢者成為強勢者
的必由之路。
弱勢者是指那些在一個組織、一個範圍中處於被人領導的、權力小的或沒有權力的人,是那些對一個組織、一個範圍影響較小、很小的人。弱勢者通常也指那些雖有一定權力但性格、個 性軟弱的人。
弱勢是相對強勢而言的,對強者是弱勢,對其他弱勢也許就變成了強勢。現在是弱勢,經過時間、地點、環境的轉換,弱勢可能變成了強勢,而強勢卻變成了弱勢,弱勢和強勢永遠處在 相對變化的關係中。弱勢者處於下風,居於不利位置,能夠調動的力量有限,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在鬥爭中處於被動地位。有永久的弱勢者,永久處在被動地位,處在組織的最底層, 他們的命運更多地掌握在別人的手裏,聽從命運的安排、擺布,對自己順從,對他人順從。那些鬥爭性弱的、鬥爭能力差的人通常是永久的弱勢者。
有暫時的弱勢者,隻是暫時處於不利的、弱者的地位,當時來運轉的時候,他們便由弱勢者一躍而變成強勢者;或者一開始他們處於弱勢的地位,但經過若幹時間之後,變成了強勢者, 曆史上無數的真正的英雄豪傑都是屬於此類人,他們是真正的強者。他們敢於與命運抗爭,他 因勢進退攻防117第四章
們善於抓住機會,他們具有很高很強的鬥爭能力和鬥爭智慧,他們絕不逞一時之強,他們目光遠大,他們能忍則忍,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他們是人中之傑。秦始皇、劉秀、曹操、趙匡胤… …在曆史的英雄榜上排列著一長串這樣的名字。
有強勢者轉變成弱勢者,先前是強勢者,在鬥爭中被自己打敗,或被他人打敗而成為弱勢者。曆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敢於與自己的命運抗爭,敢於用生命作賭注,成為一時豪傑, 但他們勇氣勝於智慧,膽量勝於權謀,他們易直不易屈。他們出場是英雄,收場是狗熊。陳勝、吳廣、黃巢、李自成、洪秀全……他們留給曆史的一麵是輝煌,更多的是教訓。
弱勢者要與自己的命運抗爭,這是一切弱勢者成為強勢者的必由之路。帝王將相,寧有種乎?沒有人天生是偉大的人,天生是帝王將相的人也是少之又少,這些人因為幸運地生於帝王將 相人家,乃世襲製度使然;現代社會取消了世襲製,生於豪門之家的子女具有很多競爭的優勢,但不能自然成為“龍種、鳳種”了。曆史上偉大的人十之八九都生於一般或者普通甚至貧寒的 家庭,劉邦、劉備、朱元璋、毛澤東……他們一開始都是弱勢者,但敢於與命運抗爭,頑強不屈,堅持不懈,終於成為傑出的英豪。
劉備雖是皇族的後裔,但家道已衰落,自己以編織草鞋為生,在漢末群雄角逐中,他投身戰場,當上了一個小軍閥,被大軍閥打得東奔西走。他經常寄人籬下,受盡欺負,看著別人的臉 色行事,但他沒有絕望,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終成霸業。
118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弱勢者都有絕望的時候,一旦絕望多會自拋自棄,甚至采取自殺等極端方式。清朝末年湘軍在湘贛戰場和皖南戰場數度為太平軍大敗,曾國藩曾兩次想自殺,被手下人勸阻和救起。
弱勢者要堅持。人,往往會在關鍵時候退卻。許多人走過了黑夜、戰勝了黑夜,卻未能迎來晨光,因為他們沒有熬過黎明前的黑暗,那是最黑暗的時候,黎明前的關鍵時刻最能考驗人的 毅力。堅持,再堅持,關鍵時刻一定要堅持;堅持下來,弱勢者就會變成強勢者。曹操與袁紹的關鍵之戰是官渡之戰,當時曹操隻有7萬人,而袁紹有70萬人,是曹操軍力的10倍。曹操守官渡 守了兩個月,軍力漸乏,糧草不繼,意欲棄官渡退回許昌,遲疑不決,就寫一了封信派人到許昌問荀彧,荀彧說,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曹操得 書大喜,令將士效力死守。
倘若當初曹操撤兵退回許昌,就沒有後來的官渡之戰,曹操也有可能因此成就不了霸業,但曹操堅持下來了,並在堅持中主動出奇兵,得知袁紹手下人在押運糧草,荀攸獻計可派徐晃去 劫糧,果然打了勝仗。接著袁紹的手下謀士許攸投奔曹營獻計,曹操依計襲擊袁紹軍糧輜重堆積之地烏巢,大敗袁紹。官渡之戰後,袁紹由強迅速變弱,終至被滅,而曹操終於雄霸北方。
真正打倒弱勢者的不是他人,正是他自己。弱者要成為強者,必須不懈怠,不放棄,充滿自信,不屈不撓。毛澤東參加革命初期經曆過三次重大的挫折。第一次挫折,1927年11月,中共 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作出決定,開除毛澤東的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職務,撤銷湖南省委委員職務,免除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書記職務,改任工農革命軍第 因勢進退攻防119第四章
從個體到國家,弱勝強的事例在曆史上屢見不鮮。在官渡之戰之外有淝水之戰
等諸多著名的戰例,它們以不爭的事實向世人訴說著以弱勝強的種種可能,為各種
弱小的勢利提供著勝利的注解和希望。
一師師長,並被口頭傳達誤傳為黨內最嚴重的開除黨籍的處分。開除的原因是,毛澤東堅持槍杆子和民眾運動結合、建立工農武裝割據的秋收起義的綱領,這一綱領沒有得到共產國際領導下 的堅持城市暴動的中央批準。
第二次挫折,1929年6月,紅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上通過決議,對毛澤東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中央指定的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沒有當選。毛澤東被迫離開他親手創建的紅四 軍,到閩西特委指導地方工作,打擊甚於第一次。受處分和沒有當選的原因是,毛澤東堅持中國革命要從實際出發,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結果被指為“對馬列主義的信仰不夠”、“有個 人英雄主義”、“領導方式是家長式的領導”等。120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第三次挫折,1931年11月,中央代表團在瑞金召開中央蘇區黨組織第一次代表大會,錯誤地開展了對毛澤東的批判。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的三年多時間裏,毛澤東這個中央政治局委員在 中央一直沒有發言權,先是被排擠出中央蘇區黨的主要領導,再被取消紅軍一方麵軍的領導職務,最後中華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主席的職務也被人替代。原因是,王明等“左”派領導黨中央, 推行以“城市中心論”為特征的“左”傾冒險主義,受到了毛澤東的抵製,他們竭力反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及其開辟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遇到挫折的毛澤東並沒有灰心喪氣,反而愈挫愈勇,屢次受到組織上極不公正對待,但對黨組織卻不離不棄。每受一次打擊之後,他更加注重理論學習,更加注意調查研究,更加注重總 結作戰經驗教訓,更加注意與朱德等高級將領的溝通方式,更加注重改正自己的缺點不足和提高自己的修養。每受一次挫折之後,他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革命道路的認識就提高了一步, 個人的思想境界也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弱勢者要忍辱負重。忍是弱勢者最有用、最有效、最好的武器。弱勢者在弱勢的時候逞強,必然自取滅亡。那些稱得上偉大的、雄才大略的人必然是能夠忍辱負重的人,而不是逞一時之 氣,能伸不能屈的人。如果說英勇無畏、寧折不彎的人是英雄,那麼英勇無畏、能伸能屈的人就是大英雄,而雖英勇無畏卻能伸不能屈的人隻是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