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因勢進退攻防(2 / 3)

康熙在位期間,成年且受冊封的皇子有20人,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十分激烈。胤禛是康熙的第四個兒子,本來立儲不占優勢,但生性孤僻的他並未因其性格弱點而遠 離朝政,反而采取表麵竭盡孝心,暗地結交朝臣與江湖術士的隱蔽手法,尤其是采納了心腹戴 因勢進退攻防121第四章

鐸的策略——對父皇要誠孝:適當展露才華。不露才華,英明之父皇瞧不上;鋒芒畢露,同樣會引起父皇疑忌。對兄弟要悌愛:大度包容,和睦相待。對事對人都要平和忍讓:能結則結,能 忍則忍,能容則容。使有才能的人不忌恨你,才能平庸的人把你當做依靠。照此策略,胤禛安全涉過了爭奪儲位的險灘,博取了父皇的好感,占取了優勢,取得了皇位。

弱勢者在與強手的鬥爭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倘若不能破解這些難題,自己就會處於失敗和危險的境地,而破解難題的基礎是自己擁有廣博的知識。命運不可信,可信的是自 己掌握淵博的知識。當然要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書呆子擁有再多的知識也是書呆子,能保全自己、保護自己的利益就已經很好了,但要成就一番事業是絕無可能的。

弱勢者要善於運用智慧保護自己。麵臨困難、險境,愚蠢、愚昧者無計可施,手足無措,無路可走,而智者卻能夠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化解難題,找到出路,這就是智者和愚者的區別。 古人雲:聖人無死地,智者無困厄。武則天當政時期,侍郎狄仁傑剛直不阿,得罪了酷吏來俊臣。來俊臣以謀反為名將狄仁傑誣陷下獄。來俊臣親自審訊,舉鞭要打狄仁傑,狄仁傑沒等鞭子 打下來,就服軟“招認”了,狄仁傑麵臨秋後問斬。在此情況下,狄仁傑乘獄吏放鬆對他的監視,從被子上撕下一塊布,詳細寫下了自己的冤情後,塞到棉衣裏,托獄吏送到家裏把棉衣拆洗 了,再放些棉花。狄仁傑的妻子拆開棉衣,發現了冤情,稟告武則天,武則天親自審問,狄仁傑被定無罪當眾釋放。

漢成帝劉驁時的一個宰相叫翟方進,智慧與能力都綽綽有餘,又精通法令規章,有豐富的行政經驗,而又善於運用儒家學派的經典,被稱122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讚通達明理,劉驁對他十分器重。翟方進很會揣摩皇帝的心意,所以,凡是建言處事,都跟皇帝的想法相合,無不批準。當淳於長權勢正盛時,翟方進用心交結,時常讚揚他,遇事為他隱 瞞。等到淳於長伏誅,皇帝認為翟方進官高位重,故意使官司不牽連到他,但翟方進心裏有數,感到慚愧,稱病請求辭職。皇帝一番解釋之後,他才上朝,為了表態,立刻彈劾淳於長親近好 友首都長安市長(京兆尹)等20餘人,全部免職。

弱勢者要知識淵博方能使自己處於不敗之地。客觀條件決定,弱勢者必然缺少實力、缺少資源,但弱勢者不能缺少知識,且要擁有淵博的知識,沒有淵博的知識就真是一個十足的弱勢者 ,這樣的弱勢者不可能逢凶化吉,反敗為勝。知識是我們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藏,比靠山、保護傘的力量更持久、更可靠,是弱勢者戰勝困難險阻最有用的法寶。在孫劉聯合抗曹中,諸 葛亮來遊說孫權、周瑜,當時周瑜是強勢一方,而諸葛亮是弱勢一方。諸葛亮答應周瑜三日之內籌得十萬支箭,並以自己的人頭向周瑜作擔保。諸葛亮設計草船借箭和七星壇借風,二十隻船 為何借得了十五六萬隻箭,魯肅感到不可思議:難道先生是神?諸葛亮說: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諸葛亮的意思是,為將之 人,要有廣博的知識。

弱勢者要善用強勢者之手。弱勢者在弱勢的時候不可能打倒強勢者,弱勢者在與同樣態勢的人或與比自己勢弱的人鬥爭時,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就是借用強勢者之手。不善於借用強勢者 之手,自己一味地直接衝鋒陷陣,往往是遍體鱗傷,不僅有可能被與自己勢力相當的人打敗,也要可能被比自己勢力差的人打敗。

賈赦看上了服侍賈老太太的丫環鴛鴦,便叫他的老婆邢夫人去辦這 因勢進退攻防123第四章

件事,這件事十分棘手,邢夫人找來兒媳婦王熙鳳商量。王熙鳳思量道,老太太是不會同意的。邢夫人一聽就惱了。王熙鳳心想這邢夫人稟性愚強,隻知順著賈赦,又貪嗇財物,便連忙陪笑 ,說她先過去陪老太太發笑,然後等屋裏的人走了再說。後來,轉念一想,鴛鴦素習是個可惡的,保不住就願意,不如同著一齊過去,她依也罷,不依也罷,就不會說我的不是了。隨即編排 借口說正好有人送來鵪鶉炸了要送給太太吃。後來,果然惹得老太太生氣,把邢夫人訓斥了一頓。王熙鳳既做了事,又誰也沒有得罪,秘訣就是借賈老太太給邢夫人施壓,

弱勢者在與強勢者相處和鬥爭時,要善於揣摩強勢者的心理,必須明白伴君如伴虎的危險。弱勢者打交道的無非是三種人,一是強勢者,二是和自己相同態勢的人,三是比自己勢弱的人 。而最難打交道的應該是強勢者,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命運擁有決定的權力,弱勢者必須揣摩強勢者的心理,不懂強勢者的心理而又要與強勢打交道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所謂伴君如伴虎,虎 不發威不等於虎無威,如果不揣摩、不懂虎性,尤其是與虎朝夕相處不設防,就有被老虎吃掉的危險。多疑是領導者的通病,越是高位的領導越是多疑,曆代帝王中不多疑的皇帝基本沒有, 而疑到患病的程度也大有人在。權高位重的人通常比他人智高一籌,因為聰明,所以凡事都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凡事都要從多方麵特別是反麵想一想,多問、多想,必然多疑。

124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三、麵對麵的鬥爭

突然之間發生的態度轉變,效果會出奇的好,特別是在對手處

於危險境地的情況下,勝利者給對手一個合情合理的、理想的台階,

必定會令對手喜出望外。

鬥爭的許多場景是在麵對麵的情況下進行的,無論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鬥爭,還是人與人的鬥爭。在文明的、正式的場合表現為,說服、談判、討論,相伴的是語言、語氣、表現、態度。 在不文明的、直接對抗的場合表現為,吵架、辱罵、打鬥、擊殺。

說服,即一方說服另一方或多方。父母說服子女,上級說服下級,強者說服弱者,或者反說服。說服的目的是為了使對方聽從自己、順從自己。說服通常的方式是威逼、利誘,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說服是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最常用的方式。

談判,即利益的雙方或多方討價還價。通過語言來壓製、說服對方,以獲取自己最大的利益。在國與國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人與人之間,談判是解決爭端最主要的 方式之一。現代社會、民主社會、法製社會,個人與個人、組織與組織、國家與國家,一切的利益博弈更多是通過談判而非戰爭等暴力衝突的方式來解決。

討論,即雙方或多方對共同麵臨的問題進行探討。通過分析事實,辨明是非,形成有利自己利益的認識、意見和決定。討論是現代社會分析、 因勢進退攻防125第四章

解決問題最常用的方式,尤其是組織之間、國家之間要經常運用這種方式。

吵架、辱罵,即一方和另一方或多方發生口角。吵架、辱罵是生活中最常見、最常用的鬥爭方式,也是最世俗的鬥爭方式。每個人,不管他是凡夫俗子,還是英雄豪傑,不管是普通百姓 ,還是豪門貴族,大約都有這樣的經曆。有的人會經常使用,有的人偶爾為之。其實,這種方式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它隻能起到發泄自己情緒的作用。

打鬥,即一方和另一方或多方發生了肢體衝突。吵架、辱罵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打鬥,輕微的不會有身體的傷害,稍重的就會發生身體傷害,嚴重的會出現死亡。打鬥是衝動的、 野蠻的行為,是社會和環境動蕩時經常會發生的行為,現代社會、現代人應當減少或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

擊殺,即故意去殺死一個人或一群人。仇殺、情殺、謀財害命、報複殺人、蓄意謀殺、雇凶殺人……為了私利私情而采取極端的方式,即使是為了理想、主義、信仰,也不能采取這種極 端殘忍的方式,但是這種極端方式總是既在野蠻的社會,也在文明的社會不斷地重複地上演著。

還有一種鴻門宴式的麵對麵鬥爭的方式。那場景通常是,豐盛的菜肴,熱情的麵孔,熱鬧的場麵,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但背後卻是磨刀霍霍,暗藏著殺機。這樣的場麵,有的變成了血 腥的屠殺,有的被智勇雙全者化解了。

戰爭,是所有麵對麵鬥爭的集大成者。戰爭是麵對麵鬥爭最高表現形式,最激烈、最宏大、最典型、最壯觀、最慘烈的鬥爭就是戰爭。戰爭是國與國、政府與反政府之間解決衝突的最後 方式、最高方式,戰爭126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是一切獨裁者、霸權主義者最鍾愛的手段,也是維護國家獨立、國家主權、民族解放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徑。戰爭的序言總是鋪墊著討論、談判、說服和局部的衝突(打鬥、擊殺),並上 演著種種計謀、陰謀,最後兩軍對壘,各種武器上陣,死傷一片。有正義的戰爭,有非正義的戰爭。這個世界每天都在上演局部的戰爭,每隔幾十年就會上演大規模的戰爭。這就是人類社會 。

麵對麵鬥爭勝利的訣竅是語言、自信、機敏、智慧、膽略。

好的鬥爭能使雙方受益,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在中國曆史上,負荊請罪的故事廣

為人所知。在麵對一代名將廉頗步步緊逼的挑釁時,傑出的政治家藺相如以胸懷大局

的眼光和氣魄進行了看似妥協的退讓,最終贏得了對方的理解和尊重,一出將相和傳

為千古美談。

因勢進退攻防127第四章

語言是一切麵對麵場合最重要的工具。有的人是語言的奴隸,愧於表達。有的人是語言的匠人,可以運用語言,但也僅僅是能用、會用而已。有的人是語言大師,能夠熟練地、靈活地、 自如地運用語言。語言對於他們來說是溝通的橋梁,是鬥爭的武器。在一切麵對麵鬥爭的場合,語言要有力量、有邏輯、有才華、要把對手駁倒。無論是自信還是機敏,無論是膽略還是智慧 ,最終都表現在語言上,都要靠語言來表達。善於麵對麵鬥爭,必須熟練地掌握語言。這樣的語言,不是指表達的準確,可以達到直接用文字表達的程度,而是指會說話,說得理直氣壯,說 得頭頭是道,說得對手理屈詞窮。

1955年4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出席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周恩來一到機場就發表講話,說明中國代表團參加會議的誠意,中國參加會議對於促進亞非之間友好和合作、維護 亞非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能夠作出有價值的貢獻,旗幟鮮明地批評了一些人力圖破壞這次會議。周恩來的講話表明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和他本人不懼怕美國和中國台灣的陰謀、恐嚇、威壓。 會上,一些國家的代表發出了不和諧的聲音,指名攻擊中國,周恩來一邊聽一邊思考著,臨時決定原來的講話稿照發,但不在大會上念了,另外準備一個講話稿。他開門見山地說:“中國代 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接著說道:“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他對兩天來會議有人提出的三個問題,不同的思想意識和社會製 度問題、有無宗教信仰自由的問題、所謂顛覆活動的問題,分別闡明了中國政府的立場和政策。最後,他熱情地呼籲:“讓我們亞非國家團結起來,為亞非會議的成功128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努力吧!”周恩來18分鍾的演說,贏得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會議轉入討論中,錫蘭總理科特拉瓦拉突然又說了一段反對共產主義的話,把共產主義稱為“新式殖民主義”,還說到中國的威脅等。會議很快就休會了,不少人預言,在第二天的會議 上,一定會是周恩來和科特拉瓦拉的一場論戰。一散會,周恩來就找到科特拉瓦拉問道:你把我們請來,你又來破壞會議,什麼意思?要照你的發言,我們一定要回答,回答爭論下去,結果 是必然達不成任何協議。科特拉瓦拉當即回答:我不要破壞,就是說說。第二天,他就頭一個聲明,他的話隻是表示他個人的見解,並不打算做任何提案。周恩來機智靈活地采取了會下個別 談話的方式解決了問題,避免了在公開場合極有可能發生爭論的情況。

在公開場合和大會發言時,周恩來說話態度鮮明,觀點明確,坦率誠懇,既熱情洋溢,又不卑不亢。他的嗓音本來就具有感染力,再加上他的手勢、神態,盡顯了一個新成立的大國總理 的良好形象。在私下場合對錫蘭總理的一番責問,既尊重了錫蘭總理的麵子,又邏輯嚴密,且分析了後果,使錫蘭總理不得不當即表態,並於第二天公開表態聲明。周恩來的公開演講、講話 和私下交流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為中國贏得了極大的聲譽。

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是,情理交融,聲情並茂;手勢姿態,巧妙配合;吐字清楚,通俗易懂;流暢清晰,表達準確;言簡意賅,切忌冗長。

齊景公派晏子出使楚國,對晏子來說有兩大不利,一是齊國已經衰落,無外交實力,二是作為使者的晏子身材矮小且瘦弱,自身條件太差,楚靈王和臣子們計劃讓晏子受辱出醜。但是晏 子擁有兩大武器,一是自信,二是雄辯。晏子來到郢都,楚國守門人指著一個剛開的小側門請晏 因勢進退攻防129第四章

子進去,晏子大聲說:“這是狗門,不是人所出之門。出使狗國,才從狗門進,出使人國,應從人門而入。”楚靈王隻得打開東門請晏子入城。晏子在與楚國群臣的唇槍舌劍中應對自如,這 時有個人嘲諷道:“古代的名君達士,都是因為相貌魁梧,雄勇冠世,才能立功當時、垂名後代。先生您身高不足五尺,力氣不能縛雞,僅僅憑著嘴舌,還自以為是,這不是很可恥嗎?”晏 子沒有被激怒,而是微微一笑,還以利齒。這時,楚靈王嘲弄說:“嘻嘻,我看你們齊國是沒有人了吧?”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齊國無德無能,人又矮小,所以隻配充當出訪楚國的使 臣。”說得楚靈王無言以答。又經過幾個回合的論戰,晏子都以自信的神態,不失禮節的舉止,嚴密的邏輯,既保護了自己,又反擊了對手。楚王終於尊重晏子,感歎:“不愧為禮儀之邦的 使臣。”

用語言的技巧,其要訣在於對什麼人說什麼話。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或設身處地,或恫嚇強迫;或激怒奮起,或因勢利導。諸葛亮第一次出使東吳,說服眾人聯合抗曹,是一出經 典的運用語言進行麵對麵鬥爭的畫麵,而其精妙之處,正在於對什麼人說什麼話。張昭首先向諸葛亮挑戰,諸葛亮知道張昭是孫權手下第一謀士,要說服孫權首先要難倒他。諸葛亮一番高論 說得張昭無一言回答,隨後對一個個難言對答如流。等回答了眾人的疑問和難言之後,魯肅帶他拜見孫權,並勸告切不可在孫權麵前實言曹操兵多將廣。諸葛亮偷眼看孫權,暗思此人相貌非 常,隻可激,不可說,於是,詳細分析曹操兵多將廣。正是這一激將法,使孫權首次表示了聯合抗曹的決心。由於張昭等竭力勸說免戰投降,孫權不知如何是好,便召來周瑜問計。在周瑜府 中,諸葛亮又一番激將法,首先激起了魯肅的抗曹之心,然後又給周瑜背誦了曹操的《銅雀台賦》,130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其中有兩句: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這兩句對周瑜最為刺激,因為美麗的小喬是周瑜之妻,他聽後勃然大怒,大罵曹賊欺吾太甚。接著,諸葛亮表達了蜀國聯合抗曹的意願 。第二天,孫權召集文官武將,定下了聯合抗曹的大計。

諸葛亮在說服時,充滿著自信,自信使他應對自如。沒有自信,就沒有從容的神態,沒有從容的神態,也就說不出從容的、智慧的語言。諸葛亮的一番舌戰正如《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 所言:“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機敏是麵對麵場合必備的工具。麵對麵場合千變萬化,既不是按照自己和他人,也不是按照強勢者和弱勢者的設計來進行的,麵對麵場合本有一定的程序和規律,但常常是無程序、無規 律,或是打破了常規和規定的程序。麵對麵場合都是各自出各自的牌,誰也不知道對手手裏拿的是什麼牌,有多少張牌。

一天,曹操請劉備賞梅喝酒,酒至半酣,談到當今英雄,曹操手指劉備,然後又指自己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聽到此言,吃了一驚,手中拿的匙筋不覺掉到地上。當時 正是大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頃刻之間恢複了常態,從容俯身拾筋說:剛才打雷的威震造成的。”曹操笑言:“你是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聖人聽到打雷都會風烈必變,何況我怎 麼會不怕呢?”將聞言失態緣故輕描淡寫地掩飾過去了。曹操本來是要試探劉備的,看看劉備有無當英雄之心,劉備這一說,曹操雖有疑惑,但當下減輕了疑心,劉備因機敏、應變而躲過了 一劫。

突然之間發生的態度轉變,效果會出奇的好,特別是在對手處於危險境地的情況下,勝利者給對手一個合情合理的、理想的台階,必定會 因勢進退攻防131第四章

令對手喜出望外。曹操打敗了呂布,呂布手下的大將張遼也被擒,兩人過去相識,張遼怒罵:“可惜當時火不大,沒有燒死你這個國賊。”說得曹操大怒,拔出劍就要親自殺了張遼。張遼毫 無懼色,伸長脖子準備被殺。這時,站在曹操背後的劉備抓住曹操的胳膊,關羽也跪在曹操的麵前,倆人勸說,這等赤誠的人,正當需要用他。張遼這樣的忠義之士,關某願以生命保他。曹 操這時把劍扔到地上笑道:我也知道文遠(張遼)是個忠義之人,所以剛才隻是故意嚇唬他而已。”之後,便親自解開綁縛張遼的繩子,脫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給張遼穿上,引著張遼坐在上麵 。張遼本來不想投降,並做好了英勇就義的準備,因而辱罵曹操,沒想到曹操還這樣待他,驚愕之餘備受感動,從此成為曹操手下的一員大將。

人在行動之前都要設定計劃,根據計劃而行動。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計劃是根據已知的各種情況來製定,在實施中,常常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一是出現了新情況,新情況是製定 計劃是沒有掌握的;二是時間、地點、環境發生了變化,出現了新情況;三是由於某一個很小的細節沒有考慮到,計劃在實施中遇到了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影響計劃的實施,如果在行 動中按計劃執行,必然遇到阻力,計劃難以實現,甚至失敗。這時,就要依實際情況而改變或中止計劃。情況變而計劃隨之變,事發突然,態度隨之突變,這是機敏極高的表現和境界。曹操 帶刀來到董卓的住處準備刺殺董卓,在無人時從懷裏抽刀,被懷有戒心的董卓通過床邊的鏡子察覺,問曹操要幹什麼,曹操見行刺已不可能成功,於是靈機一動,連忙跪在地上說:“我近來 得到一把寶刀,願意把他獻給丞相。”如此一來,董卓竟然一時間相信了。緊接著,曹操趁董卓帶他看馬的機會,讚歎:“這真是一匹好馬,我現在就騎上試試。”說著,132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不等董卓發話就飛身上馬,疾馳而去,逃脫即將到來的殺身之禍。

在麵對麵鬥爭中,殺雞給猴看,是領導者管理隊伍一種常用的手法。猴子不聽話怎麼辦?那就當著猴子的麵殺雞,猴子就聽話了,這種麵對麵的鬥爭手段治理隊伍、製服對手頗有效果。 敲山震虎、指桑罵槐都是屬於此類辦法。

王熙鳳管理很有一套辦法,在賈府中是除了賈母、賈政等一幹長輩之外人人都怕的角色。寧國府賈蓉夫人秦氏死後的喪事由王熙鳳來主辦,王熙鳳是第一次辦這種大事,府中人多有為她 擔心的,不曾想她條理清晰,安排周密,賞罰分明,辦得很是漂亮。一日,她點名派活,人都已到齊,隻一人未到,王熙鳳即命傳到,問明了原因,安排妥其他事項後說道:明兒他也睡迷了 ,後兒我也睡迷了,將來都沒了人了。本來要饒你,隻是我頭一次寬了,下次人就難管了,不如現開發的好。”頓時拉下臉來,喝命:帶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麵又擲下寧國府對牌:出去 說與來升,革他一月銀來。”眾人領教了王熙鳳的厲害,從此都不敢偷閑,兢兢業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