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四日一大早,奉化城裏的胡三江、田大哥夫婦,不約而同地來到了嶽林寺。就連已經名揚兩浙、遷居杭州的大畫家陸生,也奔波了幾百裏,匆匆趕了過來。嶽林寺住持很是驚訝,問他們如何得知了消息。
他們異口同聲說:“去年三月三,布袋和尚親口告訴我們,‘明年今月今日,我取彌勒果,供養大眾。明年三月初四,你們一定要到嶽林寺去。’所以,我們今天一大早就趕來了。”
聽完此言,嶽林寺住持雙手合十,對空說道:“南無彌勒菩薩。布袋僧,果然是彌勒顯化。”
眾人不解,住持說:“布袋和尚,已經於昨天夜裏安然順化了。”
“啊——”眾人大吃一驚,“可是,他說要以彌勒果供養大眾……”
住持道:“他現在正是以清淨涅槃道果來供養我們大家啊。你們想,一年之前,他就已經預知,要在這一天圓寂。這豈是一般修行人所能做到的?所謂的‘彌勒果’就是在暗示,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啊!”
“對、對!”胡三江一拍膝蓋說,“其實,布袋和尚早就透露過一些消息,比如,他經常從他的布袋裏掏出一些物件,一邊展示給人們看,一邊說,‘這是兜率陀天的’。這分明是在指示我們,他來自兜率天。”
“是的、是的,他還曾將自己拉的屎說成是彌勒內院的東西。唉——人們都以為他這是瘋癲粗俗,玷汙神聖,從而忽略了他,甚至因此而鄙視他。豈不知,他就是彌勒下凡啊!”
陸生文縐縐地吟誦道:
袒腹含笑,隱德如癡;似同凡類,不知所由;隱顯難量,順逆莫測;實而不虛,混而不鑿;常持布袋,示佛宗猷。遊化諸方,內秘般若衝玄之正智;韜光晦德,外示落魄不間之中流。談吐蓋天蓋地,舉止非凡非聖;包攝無量密因,運出無緣妙用。絕唱之詞,包容天地大道,卻不傳世;稀奇之舉,蘊藏人生哲理,無人能識。咦,這個布袋和尚,生亦荒唐,死亦荒唐!
嶽林禪寺住持擊掌道:“好一篇讚辭,陸生真是出口成章啊。唉,說來慚愧,布袋和尚出家於嶽林寺,圓寂於嶽林寺,更曾協助先師閑曠老和尚重建嶽林寺,而嶽林寺許多僧人卻素來厭惡他的行為不規範,嫌棄他丟人現眼。殊不知,我們是以凡夫之心,度聖賢之腹。”
這時,忽然之間,也不知從什麼地方,傳來了小兒的歌詠:
何者布袋僧,攜杖離天宮。
度化大因緣,偶現於四明。
儀形不恭飾,處世少從容。
布袋現妙用,平凡示神通。
往複三十年,予樂避禍凶。
可笑世間人,懵懂不知情。
……
聽到兒歌,人們突然想到,那十六個經常環繞布袋和尚嬉戲的童子,來無蹤去無影。他們與布袋和尚配合默契,互現神通,看來也絕非一般人家的孩童,一定是十六羅漢的顯化!
而今布袋成空,回眸一笑,百般滋味在心頭。
將來彌勒下生,龍華三會,億萬蒼生成佛道。
人們正在商量怎樣安葬布袋和尚,居住在城北封山腳下的一位姓沈的居士匆匆趕來,說是自己早已給布袋和尚準備好了墓地,而且是布袋和尚生前親自相中了的!
原來,奉化縣城北麵一裏許,有一座林木蔥蘢、風景秀麗的封山。早在幾年前,布袋和尚時常在山上遊覽。有一天,在山中一個叫“中塔”的地域,他恰巧遇到了沈居士。沈居士見他在此山瀏覽了很久,便開玩笑說:“布袋師父若是喜歡這裏的幽靜雅致,就在這裏搭一間茅屋,長期靜修吧。”
布袋和尚說:“這塊風水寶地,沒有佛睡覺,就不能有僧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