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居士調侃他說:“那你就先在這裏睡一覺吧。”
布袋和尚一本正經地說:“占人家的地方,得經過主人的同意,否則就是盜竊,就是犯戒。”
沈居士說:“這中塔的山地,都是我家的。”
布袋和尚嘻嘻一笑:“那山僧就向你化緣啦。”
沈居士問他:“和尚要多大的地方?一畝,二畝,還是……”
布袋和尚搖搖頭,說道:“我隻要袈裟大的一塊地就行了。”
沈居士學佛多年,知道許多典故,笑著說道:“二百多年前,禪宗六祖慧能當初就是僅僅向財主陳亞仙募化一蒲團的地方,結果,他的蒲團化作鋪天蓋地的雲帳,將整個曹溪山都覆蓋住了。布袋和尚你是不是也要整個山場?”
布袋和尚笑著說:“沈居士你多慮了。當年慧能是為了點化陳亞仙,也是為了新建一十三所寺院。而山僧我,僅僅要一塊睡覺的地方。喏,隻要盛得下我的身子就行。”
說著,布袋和尚真的在山坡上躺了下來。
沈居士笑著說:“可是,睡覺得有房屋,你總不能就這樣睡在地上吧?”
布袋和尚莫名其妙地說:“我不要房屋,也不睡在地上,而是要睡到地下。”
於是,大家就在布袋和尚當年躺過的地方挖坑建墓,安葬了他的肉身。
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布袋和尚過世之後,人們依然經常在明州、杭州、越州見到他的身影。他一如往常一樣,居無定所,行無軌跡,言語無狀。可是,嶽林寺那些親自埋葬了布袋和尚的僧眾並不相信,總是一笑了之——死人豈能複活,簡直太荒唐了。
可是,不斷有這樣的信息從各地傳來。有人說看見布袋和尚在武夷山雲遊,還有人說他眼下正在天台山國清寺掛單……總而言之,這布袋和尚生前嘻嘻哈哈,瘋瘋癲癲,奇形怪狀,死後依然神出鬼沒,不讓人省心。
布袋和尚圓寂之後,他的俗家弟子蔣摩訶,在自己居住的應家山專門建造了一座塔,取名“奉師塔”。塔中,供奉著陸生畫的布袋和尚像。蔣摩訶題詩曰:
兜率天宮阿逸多,不離天界降娑婆。
相逢為我安心訣,萬劫千生一刹那。
彌勒菩薩的本名就叫“阿逸多”。蔣摩訶所建的奉師塔,直到清朝光緒年間,依然存在。
其後,蔣摩訶雲遊到了鄞縣東鄉小盤山,在山峰高峻處築庵靜修。他輕易不下山,專門訓練了一隻大黃狗,每當米盡糧絕的時候,他便在狗脖子係上一百個銅錢,黃狗獨自到街市中糴米馱回。往來二十裏,從未出過差錯。
布袋和尚遷化十年之後,有一位奉化人奉吳越國的派遣,到前蜀王國(今四川)公幹。他在回來的路上,行至棧道時,竟然邂逅了這個大肚子和尚!當時,那人被嚇了一大跳。布袋和尚依舊哈哈一笑說:“施主不用驚慌,你並不是白日撞見鬼了。貧僧之所以要與你相見,是想托你捎話給蔣摩訶。”
那人說:“蔣摩訶我知道,他就住在應家山。”
布袋和尚說:“不不,他眼下在鄞縣東鄉小盤山靜修呢。”
那人說自己交差回鄉,正好要先到明州會一個朋友,而明州的治所就在鄞縣,所以很方便。布袋和尚笑著說:“貧僧正是知道你要在明州停留,所以才托你的。你見到蔣摩訶,對他說,‘相見之日已近,願自愛!’”
這人回到明州之後找到蔣摩訶,把布袋和尚托轉的口信告訴了他。蔣摩訶聽後說:“我已知之。”於是,蔣摩訶遍訪親友,一一話別,然後沐浴更衣,跏趺端坐在蒲團上,安然而逝,往生到兜率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