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絞肉機”斯大林格勒
這個情景發生在1942年11月的一天。
斯大林格勒城南糧倉的近衛步兵第35師師長杜比揚斯基一臉焦急地給總司令朱可夫打電話:“報告朱可夫將軍,情況在不斷變化著。本來,我們在糧倉的上麵,德國人在下麵。我們剛剛把德國人從下麵趕出來,他們卻又爬到了上麵。”
杜比揚斯基並沒有誇張聲勢,自1942年7月17日德軍進入頓河大河灣開始,斯大林格勒戰役正式打響。德軍采用閃電戰的方式迅速向前推進,9月13日,德軍開始攻擊斯大林格勒。兩軍於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展開了巷戰。蘇軍投入了62集團軍和64集團軍,德國投入了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這是有史以來最慘烈的巷戰之一,蘇軍62集團軍的司令部設在城南廢墟中的一座地堡裏麵,最近的戰鬥地點離司令部隻有200米。雙方為了每一寸的土地而拚命。在廢墟和瓦礫中,每一條街道,每一幢樓房,甚至每個房屋都成為了蘇德兩軍爭奪的戰場,火車站在雙方手中傳來遞去達13次之多。
這樣慘烈的戰役中,也有很有意思的場麵出現。比如,一幢樓的半邊被德軍占領,可他們不知道另外半邊還有蘇軍士兵。到了夜裏,炸藥會偷偷地從隔壁扔進來把他們炸上天;德軍占領了蘇聯的“紅十月”軍工廠的一半,而在另外一半,蘇軍裝甲車的生產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裝甲車一下生產線,立刻就對德軍開火。德國的飛機在這個時候已經不僅僅是投擲炸彈了,有時候,從飛機上還會“飛下”金屬塊、犁、拖拉機輪子、耙子、空鐵桶等。
狙擊手在巷戰中的作用此時被發揮出來。無論是蘇軍還是德軍,都派出大量狙擊手潛伏在各個隱蔽的角落。有時候,黑暗中的一個煙頭就可能讓一條生命被奪走。這些訓練有素的狙擊手往往先打傷第一個露麵的敵軍士兵,然後以傷員為誘餌繼續射殺前來救援的戰友。
這年秋天,蘇軍狙擊手紮依采夫在10天之中就擊斃了42名德軍官兵,這讓德國人又氣又怕,為了對付紮依采夫,德軍調來了柏林狙擊兵學校的校長科寧斯上校。科寧斯很快就到達前線,並且在一天之內就幹掉兩個蘇聯狙擊手。紮依采夫決定和他來一次巔峰對決。
一天早上,秋天的陽光穿過城市廢墟,從德國人背後照射在蘇軍的陣地上。紮依采夫覺得沒有“天時”,因為在陽光直射的上午,瞄準鏡的反光會把位置暴露給德國人。午後,蘇聯狙擊手的步槍已處於背光位置,而科寧斯的隱蔽處則是暴露在陽光之下。紮依采夫讓戰友庫利科夫藏在自己的隱蔽點,並小心翼冀地用槍管把頭盔稍稍向上舉起。而他自己則來到另一個隱蔽點,槍口死死地瞄準了科寧斯的藏身之處。科寧斯哪裏知道是計,他看到獵物,自然要獵取,所以他朝那頂頭盔開了一槍,庫利科夫順勢將身子一挺,大叫一聲倒了下去。科寧斯以為紮依采夫真的中彈了,於是從隱蔽處探出半個腦袋,想看個究竟。就在這一刹那,紮依采夫扣動了扳機,子彈正中科寧斯的前額。
像這樣的戰鬥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每天都在上演,這次戰役被稱為“絞肉機”並不為過。
但隻要是戰役,就必然有個勝負。1942年11月11日,德軍認為已經無法獲得勝利,準備突圍。德軍隻要前進400米,就能到達伏爾加河突圍。可就在這400米寬的戰線上,雙方士兵殺得昏天黑地。他們在瓦礫間拉鋸著,猶如惡獸撕搏了四天四夜後,德軍宣布突圍失敗。
隨後的嚴冬使饑寒交迫的德軍更加虛弱,但在軍官“紅軍不留活口”的威脅下仍然困鬥,直到1943年2月德軍戰地最高指揮官宣布投降。至此,德軍和蘇軍在這場巷戰中各自損失了數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