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齊王宇文憲又一次向周武帝說楊堅的壞話:“看楊堅的相貌,恐怕不是人下之臣,請盡早除掉他。”周武帝聽後也是將信將疑,再次派了一位會相麵的官員給楊堅看相。然而命運佑護了楊堅,這個官員對周武帝說:“此人隻能做個將領罷了。”這才使楊堅化險為夷。此後他深居簡出,凡事退讓,盡量不露鋒芒。
公元578年,周武帝病死,太子即位,是為宣帝。楊堅的長女楊麗華做了皇後,自己則升任上柱國、大司馬,掌握了朝政大權。看到皇帝昏庸無能,整天就知道玩樂,楊堅便開始了自己的謀朝篡位計劃。
小皇帝雖然昏庸,但也不是傻子。楊堅的舉動引起了小皇帝的猜疑,他曾直言不諱地對皇後說過:“我一定要消滅你們全家。”他還命令內侍在皇宮埋伏殺手,再三叮囑說:“隻要楊堅有一點無禮的舉動或神色,就立即把他殺了!”然後他把楊堅召進皇宮,議論政事。楊堅早有準備,不管皇帝怎樣說,楊堅的神色都跟平日一樣,讓小皇帝無從下手。
公元580年,皇帝決定出兵討伐南方的陳國。大臣鄭譯便向皇帝推薦了楊堅,皇帝對鄭譯原本就很信任,於是任命楊堅為揚州總管。但是,還沒有等出征,周宣帝便一病不起,隨後便一命嗚呼了。周宣帝死後,繼位的周靜帝宇文闡年僅八歲。楊堅入朝輔政,掌握了軍國大權。
楊堅做了輔政大臣後,首先建立了新的領導班子,吸收一些有才幹的人,穩定了政局,然後又向威脅他地位的宗室各王展開了攻勢。
首當其衝的是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讚,他在朝廷中和楊堅平起平坐,是楊堅執政的一大障礙。宇文讚雖有勢力,但卻年輕且沒有什麼謀略,於是楊堅便派人對他說:“你是先皇的弟弟,到時候皇帝位置肯定是你的,你何必還這樣勞累地參與政事?你隻需在家等著就是了。”宇文讚聽後,覺得楊堅說得對,於是就打道回府,準備登基的事宜了。
除了有勇無謀的宇文讚,地方上還有五個王對楊堅有威脅,如果他們聯手,楊堅必敗無疑。為了掃清障礙,楊堅在他們還沒有得知宣帝病逝的消息時,便用假詔書將他們召回長安,然後便收繳了他們的兵權和印信。五個王心中不服,回去便起兵造反,但不久就被楊堅打敗。
五王沒有放棄。一次,他們設下鴻門宴,請楊堅去。後來,楊堅的仆人發現了他們的陰謀,拉著楊堅逃了出來。楊堅正愁沒借口除掉他們,這下他們自己撞槍口上了。回去後,楊堅三下五除二,以謀反罪將這五個王殺了個幹幹淨淨。
這下,楊堅覺得帝位似乎可以手到擒來了。但就在此時,地方勢力也開始反對他,河南、四川、湖北等地的將領紛紛起兵。通過“大棒加金元”的外交手段,半年後,楊堅終於平定了各地的軍事力量,徹底控製了北周的政權,做皇帝便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了。
公元581年,楊堅逼迫周靜帝下詔宣布禪讓,然後將詔書送到他的王府。詔書到了後,當著眾人的麵,楊堅假裝吃了一驚,隨後堅決不肯接受。旁邊的人都心如明鏡似的,見他不肯接受,紛紛假意勸告,有的拍馬屁過甚,開始哭著勸楊堅接受詔書。楊堅見效果達到了,再推辭下去就不好收場了,便“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大家的建議,穿上皇帝服裝,在四十歲時登上心儀已久的寶座,建立了隋朝。
這時,原北周上柱國竇毅的女兒竇詩雅從小在宮中長大,對大周政權當然懷有深厚的感情。她在聽說楊堅接受了周靜帝宇文闡的禪位後,就發生了故事開頭的一幕。
【酷評】
楊堅十四歲出來混江湖,熬掉了三個皇帝,並最終成功地勸退周靜帝,在自己四十歲這一年當上了皇帝。楊堅的成功當然有他文治武功的基本因素,但如果不能耐住性子等待時機也是枉然。周武帝和周宣帝並不是沒有除掉楊堅的心思,他們已經隱約感覺到楊堅的威脅了,如果楊堅那時候沒有沉住氣,出出頭兒、犯犯刺兒,也許早就被拿下了。所以說,在成功之前,不要鋒芒畢露。生活中也是,別還沒有什麼根基、成就、人脈,就喳喳呼呼地吆五喝六,對這個不滿,對那個不放在眼裏,到頭來準會吃大虧。
§§§第十八節“好頭顱誰來取”
“好頭顱誰來取”,是隋煬帝的末日囈語。據說一天隋煬帝在揚州對著鏡子顧影自憐,摸著自己的腦袋,對媳婦兒蕭皇後說:“我這麼高貴的腦袋,誰配提刀砍下來呀?”意思很明顯,就是我倒是想死,可老天爺不讓。皇後大驚失色,在地上啐了好幾口,並連聲說:“這話太不吉利了,皇上今天是怎麼了?”隋煬帝一笑,這個昏君竟然一本正經地說出了一段極富哲理的話:“貴賤苦樂也是有輪回的,得到就可能喪失,喪失也可能得到。即使腦袋被人砍了也沒什麼了不起,人生就這樣,死又有什麼可難過的?”
說這話時,隋王朝氣數已盡,隋煬帝遭眾叛親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