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篇:承教的感動(6)(1 / 3)

三、可稱為教育家的錢乃信校長

我在中學三年級起轉讀香港嶺南中學。時任校長的錢乃信先生最令我敬仰。他是一位具有教育家風範的校長,由所見所聞,觀察思考,他的治校言行給我日後對教育的理解啟發很大。我可舉自己承教的幾件事說說,以見一斑。嶺南同學尤其承教日子較久,與校長亦較親近的,相信比我對錢校長理解更深,可稱頌的事例更多。我剛轉入嶺南,由於長於農村,習慣早起,加上嶺南校舍居於半山,風景優美,所以我喜歡大清早返抵學校。開課約莫一個月後,一天校長突然在後麵大聲叫我。當時我很驚奇,有點錯愕。他竟會記起一名新入生的名字!入學以來,與校長完全未有個人接觸,當時亦是一個很普通學生,成績不突出,其他方麵亦無特別之處,也非頑劣。這樣的學生,老師最不容易記住,更何況是校長。我停住腳步,等校長趕上來。趕上來後他溫和地問我,為何這麼早上學?又問我手上拿的是什麼雜誌?我說是《明報月刊》,他笑笑,便走開了。日後我才知道,校長能記得住大部分學生的名字。日後,我教書的時候,新開學總是拚命去記住班上同學的名字,我認為在教育上,記住學生名字是一件重要的事,這是來自錢校長的影響。一次我們幾位同班同學觀看學校舉辦的班製籃球比賽,校長正坐在我們旁邊。突然間,下起毛毛雨來,我們立刻起身離場躲避。走了幾步,回頭看,校長紋絲不動,還在原位。我們變得不好意思,一位平日與校長較熟絡的同學,走上去問校長,下雨了為何他不離去,校長指球場,隻說了一句話:“他們不是仍然在比賽嗎?”聽了我們有點慚愧,重新返回場邊觀看。有一次,我們幾個人圍學校公布欄,看新公布的優秀生名單。當時校長走過來,我們與他閑聊起來。有位同學突然問校長,我們學校為什麼沒有詳細的校規的呢,人家其他學校都有詳細的校規。校長回答說,社會上法律上不能做,不容許的道德,就是我們要遵守的校規。他說,社會法律不容許偷東西,學校內就不應考試偷看,是一樣的道理。他再說,學校其實是社會的縮影,是小社會,學校是培養日後的社會公民。又有一次,在班房上與我鄰座的一位家境富裕的同學,他的錢包和一隻名貴手表在體育課後不見了。在四尋不獲後,我陪他到校務處報失。原來一些小學同學拾到了交回了教務處,這位同學的東西失而複得。可是校長在等著,毫不留情地訓了我這位同學一頓,說不管家境如何,回到學校就是一樣,不應該多帶錢和名貴用品的,這不是在校的學生所應該做的。一次周會,一位湖南籍國文老師作主題演講。這位老師講湖南音極重的廣東話,我們上他課習慣了,不再稀奇,未上過他的課的同學在他演講過程中不斷發笑。演講畢,校長上台講話。他說:“我今日才知道,嶺南有很多鄉下仔。”我們在下麵聽了校長這句話,正是八丈金剛,摸不著頭腦。學校絕大部分同學都出生於香港,成長於香港,何來有很多鄉下仔呢?校長接著說:“我們以前在內地讀書,同學來自大江南北,沒有人說話是完全相同的。大城市的人都如此,五湖四海。隻有荒僻農村才會一條村說同樣的鄉音。你們聽了不同鄉音,就訝異,大驚小怪,不是鄉下仔是什麼?”錢校長在學校的教育嘉言德行,很多,難得一一述記了。在我個人尚有一事要大感恩於錢校長的。會考後,因家境突轉困難,未能升上預科。我鬱悶在家幫閑。開學快一個月了,突然一位與我友好的同學,遠程趕到新界我家,說陳班主任叫我回去念預科,說學校會給我助學金,不用擔心。我所以趕回學校重新上預科了。上課後,班主任告訴我,這是校長的主意。陳老師說,事情是這樣的。一天,校長問她,為什麼不見我讀預科,陳老師知道我家境,如實說了。校長說,可以給我助學金,且說“這個人是可以念書的”!陳老師問他,我的會考成績很一般,何以說我可以念書呢?校長回答說:“我未見過一個中學三年級學生,每到月初手上總是拿《明報月刊》看的。”又說,去年他到圖書館查過包括大專生在內的借書記錄,三位同學其中包括一位大專生,在圖書館借閱圖書最多的,其中一位是我。所以說我是讀書的材料。如果我不是遇上一位對學生的觀察入微、對培養學生有教育理念的校長,我自此無機會讀預科,亦無法升大學,我會走上另一條人生道路。這樣的校長不是改變了我的命運嗎?不是值得我終生感恩嗎?錢校長從未寫過、至少我未讀過他討論教育的文章,在學校也甚少見他長篇大論地講教育,但是作為學生,處處見到他具有真正教育家的理念和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