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大主題,作者闡發自己對各方麵曆史問題的研究所得和學術觀點。這等著作在市麵上都很流通,一些熟悉黃仁宇教授著作的,基本會認識的。
第四大主題,作為一個曆史學家,根據自己所學所思,作者對世界時局,尤其對中國和美國的當前和將來發展,不時作苦口婆心、坦率而誠摯的進言。第三、四大主題,篇幅所限,不擬作詳細的介紹。
以上是介紹《黃河青山》的內容大體和行文結構的大概,以及作者撰寫此書的心境和用意。但是,這沉甸甸的一冊書,對不同興趣的讀者,體例仍有可議。假設作者能將本書內容分割成兩冊,一是自傳;一是表述學術思想的心路曆程。並且就兩書的不同性質,將對人、對事、對時局的進言和見解,作適當的滲入。相信更適合著作的規範,更方便讀者。尤其是自傳這部分,作者特有的人生閱曆,事事觀察入微,故事說得引人入勝,再加上豐富的曆史知識,廣闊的曆史視野,必可成為存世之作。可惜逝者已矣,不可能重寫。但因書的分量重,而使一些讀者卻步,也實在可惜。個人以為,該書一半以上的內容,即使不是以史學為專業者,也會感到莫大興趣的。作者涉足各地:中國內戰期間走遍天南地北;戰中跋涉於緬甸、印度東南亞地區;剛戰後的日本;其後作者赴美國及歐洲各國各地的遊曆;對人對事,對社會對文化,夾敘夾議,很可讀。對了解近代中國和中國整體曆史的發展,甚至對當前時局和世界趨勢的理解,與他的其他著作,富啟發性。
個人意見,不同讀者,可按自己興趣,就四大主題而隨書作選擇性的閱讀,脈絡還是清楚的,不必全看,也是可以的。如果懾於六百多頁的篇幅而卻步,錯過這本好書,未免可惜。
讀《新時代的曆史觀》
黃仁宇教授近十年來,在中國人社會無疑是聲名最顯著的史學家。他的讀者,已超出曆史學界的範疇,相當廣泛。個人淺見,近二十年,對於貫通中國曆史的闡釋,黃仁宇教授很有發明,能成一家之言。當前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個案分析得多,彙通綜合得少。能在浸饋功深研究分析基礎上,終能上下貫通,提出一套綜合理論的學者很少。這種情況,除了受現代漢學式學風影響外,加上五千年漫長而複雜的中國曆史,能成一家之言,並非簡單的事。近代以來,數得上對中國通史,能成一家之言者,就是錢賓四先生、範文瀾先生等幾個人。在現代的曆史學者中,黃仁宇教授的成就是突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