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磨半刃劍
所謂十年磨一劍,以示得來不易。慚愧的我們隻完成原計劃十二卷的《中國地域文化大係》的一半六卷而已,所以劍隻磨了半刃。
即使這六卷,也有不少不完美不完整的地方。各卷定名的不規範,各卷各章中的學術水平的不平衡,文物圖片覆蓋的輕重不一,個別出現的錯誤等等,都不是令人滿意的。但說實在話,如果沒有各合作單位、學者和攝影師的衷心配合,成果更遠不能至此。對大多參與者來說,付出心力排除各種困難,盡可能做到最好,是出於一份對這套文化大係編輯出版意義的認同,是對中國曆史文化的責任感,這是我們在編輯出版過程中最受鼓舞和激勵的,對此謹向諸位參與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原載上海《文彙讀書周報》,一九九九年三月六日
百年紀實與傳奇
——讀《艽野塵夢》
《艽野塵夢》是一本新版舊書,剛好是百年前西藏曆史風土的第一手紀實。內容之波詭雲譎,情節的曲折離奇,男女情愛之悲壯感人,饒富傳奇色彩,文字雅麗可讀,至今仍不為失值得一讀的好書。
因為英兵侵藏,達賴到北京乞援,清廷即令四川派軍入藏。作者陳渠珍,一九〇九年隨軍入四川後,奉川督趙爾豐命以管帶職隨川軍進藏。參加收擴工布、山南、翠南和波密等叛亂戰役。在駐藏期間,他廣交藏胞,與當地官員和喇嘛來往密切。後與藏族姑娘西原結婚。一九一一年十月武昌起義,辛亥革命運動波及西藏地區。當地矛盾重重,情況複雜,各種勢力內訌傾軋不已。陳氏雖被民軍奉為革命軍首領,陳氏以情況複雜如斯,無法駕馭,遂組織湖南同鄉和親信士兵一百五十人出走,取道東歸。卻誤入大沙漠,斷糧七月餘,忍饑挨餓,茹毛飲血,路途中人性泥途,九死一生。抵西安,隻餘包括陳氏和西原等七人生還。最後西原染病死於西安。
既奇且實 娓娓動人
雖然全書隻七萬字左右,卻內容豐富:既描繪了川藏沿途壯麗而險要的山川景觀,沿途風俗人情以及社會情狀;也記述了曆次戰爭的驚心動魄;還記錄了英俄覬覦進迫西藏以至西部地區的萬分危急的情狀;亦透露了晚清朝廷和封疆大吏的顢頇愚昧與勾心鬥角;再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在西藏的內訌與混亂情狀。此書的再出版,得川藏地理專家任乃強整理說明,任氏在一九五〇年解放軍進藏時,曾負責進軍地圖的繪製。其書價值一如任氏所說:“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實,實如娓娓動人,一切為康藏諸遊記最。”
讀過此書,早有為文推介的願望,奈何事既忙而性疏懶,遷延未能寫成。想一過二〇〇九年,已越百年,再不會有興趣動筆的了。近日好友夏婕女士,重訂增補《西藏筆記》出版,並囑寫濫竽充數的序言。重讀夏婕二十多年前孤身上路,獨闖西藏秘境的旅遊紀事,逗起了執筆介紹《艽野塵夢》此書的願望。
作者是民初地方小軍閥
《艽野塵夢》的作者陳渠珍,是民國初年的地方小軍閥,被稱為“湘西王”。名號雖然唬人,一般人,即使是念曆史的,如果不涉民國時期軍事史,相信也無從知道其人。近代中國軍閥太多,你剛唱罷我登台,有如走馬燈,一個地處湖南西南邊隅,疊峰叢山,以壯苗族胞為主的湘西地區的小軍閥,算不了什麼。湘西之出名,先是文學家沈從文,再是畫家黃永玉,加上這位陳渠珍,成為近代湘西三傑,闖出了湘西的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