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3 / 3)

薛濤無法再鐵石心腸冷冰冰,帶點憐愛地笑笑:“會去的。”

當薛濤到達讀書會現場時,恰巧楊雲天在讀書。她俯下身摸索到座位落座,聽身著黑色襯衣的楊雲天用低沉而綿潤的聲音朗誦荷爾德林的德文詩《海德堡》,吞吐抑揚,節段有致,音隨情轉,情隨意動。

薛濤以前不喜歡德語,覺得念起來太難聽,但在這個春天的夜裏,她恍然覺得自己跟隨他的德語穿越了時空。

讀書會結束後,楊雲天和眾人閑聊,她沒有參與,在一旁和師姐一起為大家準備水果。可楊雲天偏又大聲提起她,從遠處指指她:“薛濤是個可能會做學問、研究史學的學生。嗯,我希望她是讀史的學生。”薛濤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反應,她不能當著一群資曆比她老的師兄師姐表忠心拍馬屁,隻能回以微笑。

她明白楊雲天當著這麼多人說這樣的話,是表達了他的意願,也是試探她的意願,是給她鼓勵,也是給她壓力。

薛濤用切西瓜來捱時間,可當她切好西瓜全部放在盤子裏,才發現沒有牙簽。此時學姐也把西瓜切好端來,隻分成塊,於是大家都去吃切塊的瓜,薛濤那一盤瓜變得有些多餘。就連薛濤自己也尷尬地取切塊的瓜來吃。

楊雲天起身離座,走到長桌中間,直接用手拿起薛濤切的瓜說:“你們都不吃這個,我來用手抓著吃。”

薛濤在心裏感激他為自己解圍,可轉念一想,也許他的初衷隻是不想浪費水果。

這時,楊雲天又開口了:“這樣吃別有一番風味。”

薛濤抬頭,看著他。

他接著說:“有一種特殊的清香。”說著,對薛濤一笑。

薛濤不願再去琢磨這笑的意味。

這天是一個節點。在這個節點上,一年前的所有被翻了過去,一年後的所有將被開啟。

結束的標誌是楊鉻回了法國。

開始的標誌是與楊雲天確定了師徒關係。

這一天的中午,楊雲天在機場送走了楊鉻,傍晚又順路陪薛濤趕去火車站接她的父母。晚飯在一起吃,父母托楊雲天多多關照薛濤,楊雲天點點頭。接下來就是大段的家常閑聊。薛濤將這次的會見總結為三點:確立了自己的學術方向、參加工作的方法、準備出國的目標。

後來與楊雲天同車歸校。車上他似乎誇了她幾句,但薛濤卻覺得楊雲天對自己的態度略顯冷淡,進了校門,薛濤主動以要在途經的超市買點飲料為由,下了車。

回到寢室,薛濤有點心灰意冷,不說話。打開電腦,同部門的學妹又在QQ上給她報告了一個壞消息--秦非有了新女友。學妹說,自己在學校食堂遇見二人兩次了。

薛濤感到心無底線地往下沉,思維不能從這件事上離開,她很清楚,這種失落並不是來源於對秦非的留戀,而是來源於自己的空虛。

她查看自己的郵箱,沒有新的回信,facebook也沒有新的留言。

沒有人。

她在等待自己的下一位出現,而秦非卻先一步踏上了幸福的旅程。

但是他沒有錯,他做的隻是薛濤想做而沒有成功的。畢竟,秦非比她時間緊、任務重、要求低,他應該比薛濤快,雖然理智而言,這件事不應該拿來比賽。

最近幾天聽一些有穩定交往對象的朋友談自己的感情,每個人都存在著不小的問題,於是她突然明白她目前的感情處於一個怎樣的狀態:

沒有真正中意的人出現,但是又不能完全平靜,需要不停尋找“合適”的人,而這種選擇,就好像做練習冊來應對考試--感情的狀態就是為了考上好大學,擁有好家庭,現在最緊要的是好好學習。但是朋友們看似完滿的感情都存在著巨大的問題,幾乎是在告訴她,就算現在好好學習,也未必能因此考上好大學。

和秦非的這段感情確實給了她一點教訓。雖然她刻意做一些明知道不符合自己性格的事情去吸引一些人,但兩個人要長久地相處,最好一開始就彼此喜歡,一開始兩個人都裝,肯定走不長--誰能堅持做自己不喜歡的人?而誰又能為誰真正改變?

想來,秦非應該是從此與自己無關了。或許他能夠達成年內結婚的願望,應該祝福他,而且他真的是個好人--他再也沒有跟她聯係,可以說是很負責、有技巧、講良心的,完全是積極向上、光明磊落、坦誠相對的態度。既然如此,就做個好同事吧,回想這段短暫的感情,著實可以稱作為“特殊時期的特殊事件”,相熟的朋友評價薛濤對秦非應該是“有力無心”,她最後的決定也證實了這一點。

直至今日,薛濤也隻是覺得自己沒有遇見對的人,還在極其理性地分析得失、總結經驗,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受了誰的牽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