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之謎》 大變革的年代(2 / 2)

古勒山戰後,盡管扈倫四部被迫與建州部講和,但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的誌向沒有改變。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九月,出兵消滅哈達部。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九月,滅亡輝發部。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吞並烏拉部。天命元年(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他自稱撫育列國英明汗,在赫圖阿拉城建立大金國,史稱“後金”,是為“天命元年”。天命四年(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八月,消滅葉赫部,將女真社會全部統一。他驕傲地宣布:“滿洲國自東海至遼邊,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鮮鴨綠江,同一語音者俱征服,是年諸部始合為一。”

(四)對明王朝開戰

明朝政府對女真各部實行分而治之政策,各部首領都是明朝任命的都督等,通過衛、所製進行管理。努爾哈赤的統一戰爭,對明朝政府是公開挑戰。明朝邊官進行過一係列幹涉。天命四年(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初,發動著名的薩爾滸大戰,四路出兵圍攻赫圖阿拉。結果被努爾哈赤指揮的八旗兵各個擊破。天命三年(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號召,公開向明朝宣戰,當年四月十五日,率兵占領明朝邊疆重鎮撫順城,七月攻克清河城。第二年六月占領開原城,七月奪取鐵嶺城。由於戰爭不斷向明朝遼東腹地推進,為減輕調兵遣將辛勞,天命四年(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六月,他遷都界凡城。天命五年(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十月,遷都薩爾滸城。天命六年(1621年,天啟元年)三月,一舉攻占明朝關外重鎮沈陽、遼陽城。並遷都遼陽,建築東京城定居。天命十年(1625年,天啟五年),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城。

努爾哈赤占領遼沈後,由於奉行民族壓迫政策,推行剃發令,遭到廣大漢族人民反抗,民族矛盾尖銳化。在對遼南金州、複州、海州和蓋州進行血腥鎮壓的同時,他於天命七年(1622年)率兵渡過遼河占領遼西重鎮廣寧城。天命十一年(1626年,天啟六年)正月,帶領13萬大軍進攻寧遠城,遭到明朝督師袁崇煥守軍的堅決抵抗,以失敗而告終。盡管當年四月他派遣二貝勒阿敏、四貝勒皇太極等出征巴林部取勝,但他一生的戰爭事業至此已畫上句號。